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街鼓坎坎,西街鼓鼕鼕。市酒倚法禁,椎牛聚群凶。差事惊父老,狂歌走儿童。此俗苟不止,斯民始终穷。
白话文翻译:
东街的鼓声坎坎作响,西街的鼓声鼕鼕回荡。市场中的酒依赖法律禁令,屠牛聚集了一群凶狠之人。差事惊动了父老,狂歌引得儿童奔跑。这种风俗如果不停止,百姓将始终贫困。
注释:
- 鼓坎坎、鼓鼕鼕:形容鼓声的拟声词,坎坎和鼕鼕都是模拟鼓声的词语。
- 市酒倚法禁:市场上的酒依赖法律的禁令来控制。
- 椎牛聚群凶:屠牛的行为聚集了一群凶狠的人。
- 差事惊父老:差事(指官方的任务或活动)惊动了年长的父老。
- 狂歌走儿童:狂放的歌声引得儿童四处奔跑。
- 此俗苟不止:这种风俗如果不停止。
- 斯民始终穷:这些百姓将始终贫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风俗和百姓的贫困状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风俗,如屠牛聚集凶狠之人,市场酒依赖法律禁令等,表达了作者对这些风俗的忧虑和对百姓贫困状况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街和西街的鼓声,描绘了市场的喧嚣和混乱。诗中提到的“市酒倚法禁”和“椎牛聚群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风俗,这些风俗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也加剧了百姓的贫困。作者通过“差事惊父老,狂歌走儿童”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风俗对社会的影响。最后,作者呼吁停止这些不良风俗,以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街鼓坎坎,西街鼓鼕鼕:通过拟声词描绘了市场的喧嚣和混乱。
- 市酒倚法禁:指出市场上的酒依赖法律禁令来控制,暗示了市场的混乱。
- 椎牛聚群凶:描绘了屠牛行为聚集了一群凶狠的人,反映了社会的不良风俗。
- 差事惊父老,狂歌走儿童:通过差事和狂歌的描写,强调了这些风俗对社会的影响。
- 此俗苟不止,斯民始终穷:呼吁停止这些不良风俗,以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
修辞手法:
- 拟声词:使用“坎坎”和“鼕鼕”来模拟鼓声,增强了诗歌的音韵效果。
- 对比:通过东街和西街的鼓声对比,突出了市场的喧嚣和混乱。
- 象征:“椎牛聚群凶”象征了社会的不良风俗和混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呼吁停止社会的不良风俗,以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通过描绘市场的喧嚣和混乱,以及不良风俗对社会的影响,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坎坎、鼓鼕鼕:拟声词,模拟鼓声,象征市场的喧嚣和混乱。
- 市酒倚法禁:象征市场的混乱和依赖法律禁令。
- 椎牛聚群凶:象征社会的不良风俗和混乱。
- 差事惊父老,狂歌走儿童:象征不良风俗对社会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市酒倚法禁”暗示了什么? A. 市场的秩序良好 B. 市场的混乱和依赖法律禁令 C. 市场的繁荣 D. 市场的萧条
-
诗中的“椎牛聚群凶”象征了什么? A. 社会的和谐 B. 社会的不良风俗和混乱 C. 社会的繁荣 D. 社会的萧条
-
诗的最后一句“此俗苟不止,斯民始终穷”表达了什么? A. 对社会现实的乐观态度 B. 对社会现实的悲观态度 C. 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D. 对社会现实的漠不关心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反映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社会关怀。
- 白居易的《卖炭翁》:反映了社会底层百姓的贫困状况,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社会关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兵车行》与赵蕃的这首诗:都反映了社会的不良风俗和百姓的贫困状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关注战争的影响,而赵蕃的诗更多地关注市场的混乱和不良风俗。
- 白居易的《卖炭翁》与赵蕃的这首诗:都反映了社会底层百姓的贫困状况,但白居易的诗更多地关注个体的遭遇,而赵蕃的诗更多地关注社会的风俗和秩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包括赵蕃的这首诗。
- 《宋代社会与文化》:提供了宋代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