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涪翁墓二首 王炎 〔宋代〕
水行双井陆沉沉,洗我胸中三斗尘。 人物只今虽寂寞,溪山依旧自清新。
白话文翻译:
我行走在双井旁,陆地显得深沉沉。这地方洗净了我心中三斗的尘埃。 尽管现在这里人物已寂寞无闻,但溪水和山峦依旧清新自然。
注释:
- 水行双井:指诗人行走于双井之间,双井可能是指地名或具体的两口井。
- 陆沉沉:形容陆地显得深沉、寂静。
- 洗我胸中三斗尘:比喻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洗去了心中的烦恼和尘埃。
- 人物只今虽寂寞:指曾经在这里活跃的人物如今已不再,显得寂寞。
- 溪山依旧自清新:溪流和山峦依旧保持着它们的清新和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王炎在游览涪翁墓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往人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在游览涪翁墓时所作,涪翁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墓地。诗人通过对墓地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人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变迁和自然永恒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双井和溪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水行双井陆沉沉”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双井之间的深沉感受,而“洗我胸中三斗尘”则表达了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后两句“人物只今虽寂寞,溪山依旧自清新”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人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变迁和自然永恒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行双井陆沉沉:诗人行走于双井之间,感受到陆地的深沉和寂静,这里的“沉沉”形容了陆地的深沉感。
- 洗我胸中三斗尘: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洗去了心中的烦恼和尘埃,这里的“三斗尘”比喻了心中的烦恼。
- 人物只今虽寂寞:指曾经在这里活跃的人物如今已不再,显得寂寞,这里的“寂寞”形容了人物的消失。
- 溪山依旧自清新:溪流和山峦依旧保持着它们的清新和自然之美,这里的“自清新”形容了溪山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洗我胸中三斗尘”中的“三斗尘”比喻了心中的烦恼和尘埃。
- 拟人:“溪山依旧自清新”中的“自清新”赋予了溪山以人的特质,形容了溪山的自然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双井和溪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过往人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变迁和自然永恒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井:指地名或具体的两口井,象征着诗人行走的地方。
- 陆沉沉:形容陆地的深沉和寂静,象征着诗人的深沉感受。
- 三斗尘:比喻心中的烦恼和尘埃,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净化。
- 溪山:指溪流和山峦,象征着自然的美和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水行双井陆沉沉”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双井之间的深沉感受,这里的“沉沉”形容了什么? A. 水 B. 陆地 C. 天空 D. 山
-
“洗我胸中三斗尘”中的“三斗尘”比喻了什么? A. 心中的烦恼 B. 自然的美 C. 人生的变迁 D. 历史的痕迹
-
“溪山依旧自清新”中的“自清新”赋予了溪山以人的特质,形容了溪山的什么? A. 自然美 B. 历史感 C. 寂寞感 D. 深沉感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炎的《过涪翁墓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人物的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炎的《过涪翁墓二首》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王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