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边草》

时间: 2025-01-25 18:13:15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边草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白话文翻译:

边草,边草,边草已尽,士兵也已年老。南山北山雪后晴朗,千里万里明月照耀。明月,明月,听到胡笳一声,愁绪难绝。


注释:

  • 边草: 这里指边境的草地,象征着战争的背景。
  • 兵老: 士兵年老,反映了战争的漫长和士兵的疲惫。
  • 山南山北: 指代南北的山脉,表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色。
  • 雪晴: 雪后天气晴朗,带有一种宁静的美感。
  • 千里万里: 形容距离远,强调月光照耀的广阔。
  • 明月: 象征思乡与孤独。
  • 胡笳: 一种乐器,常与边塞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代表忧愁和思念。

典故解析:

  • 胡笳: 常常出现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诗词中,寓意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悲伤。历史上,胡笳乐声常用于军中,具有激励士气和哀伤的双重含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大中至贞元间),字景山,晚唐诗人,以边塞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战争、思乡和自然景色,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唐代边疆动荡之际,战事频繁,士兵疲惫,诗人通过描绘边草、明月等意象,表达对战争和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调笑令·边草》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境的自然景色与士兵的心境,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悲伤。诗的开头用“边草”反复呼唤,既有对边境景色的描写,也暗示了士兵的疲惫与无奈。接下来的“山南山北雪晴”,展示出一种宁静的美,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士兵在美景中的孤独感。

“千里万里月明”,则是通过月光的明亮,反映出士兵的思乡之情。明月之下,孤独的士兵感受到的除了自然的美好,还有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胡笳一声愁绝”,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胡笳声中蕴含着战乱的悲凉与对故乡的无尽愁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戴叔伦对边塞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凉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反复的“边草”呼唤出边境的荒凉,士兵在漫长的战争中逐渐老去。
  • 山南山北雪晴: 描绘出雪后晴朗的壮丽景色,带有一种宁静的美感。
  •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照耀着千里万里,象征着遥远的故乡和无尽的思念。
  •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明月下听到胡笳声,愁绪顿生,感受到孤独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反复: “边草”、“明月”的重复,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比: 自然景色的美与士兵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情感的深度。
  • 象征: 明月、胡笳等意象,象征着思乡和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草、明月和胡笳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对士兵命运的关心,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凉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草: 反映战争的环境与士兵的艰辛。
  • 明月: 象征思乡与孤独。
  • 胡笳: 战乱的哀伤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边草”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战争背景
    C. 思乡情绪
    D. 士兵的勇敢

  2. “明月”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士兵的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D. 家乡的记忆

  3. 诗人通过何种手法增强情感表达? A. 比喻
    B. 反复
    C. 拟人
    D. 对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戴叔伦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出对自然壮丽的描绘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戴叔伦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孤独感,而王之涣则通过高远的视角传达出一种豪情与壮志,二者的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边塞诗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