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升归上都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旧寺寻遗绪,
归心逐去尘。
早莺何处客,
古木几家人。
白发经多难,
沧洲欲暮春。
临期数行泪,
为尔一沾巾。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寺庙中,我寻找着昔日的痕迹,
归心似箭,却又难以摆脱世俗的尘埃。
早晨的黄莺,您在何处做客呢?
古老的树木下,有多少人家呢?
白发已染,经历了太多的艰难,
沧海与洲边,春天将尽。
临别之际,我流下几行泪水,
为你擦拭泪水的手帕。
注释:
字词注释:
- 旧寺:古老的寺庙,这里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遗绪:遗留下来的痕迹,指往日的情感和记忆。
- 归心:归家的心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逐去尘:逐渐摆脱世俗的尘埃,意指心中烦恼渐去。
- 早莺:早春时节的黄莺,寓意春天的到来。
- 古木: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岁月的沉淀。
- 白发:形容年老,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 沧洲:指沧海与洲,象征着广阔的自然环境。
- 临期:临近分别的时候。
- 沾巾:用手巾擦拭泪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旧寺”、“早莺”、“白发”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 720-791),字君彦,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语言清新,情感真挚。长卿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崔升即将返回上都(今北京)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映射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友谊珍贵的感悟。
诗歌鉴赏:
《送崔升归上都》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朋友崔升的深切依依。在开头,诗人通过“旧寺寻遗绪”描绘了一种怀旧的氛围,隐含着对过去友谊的珍视。而“归心逐去尘”则表明了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朋友归去,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这段情谊。接下来的“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世间孤独的反思。随后“白发经多难”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艰辛,诗人把自己的白发与朋友的离去联系在一起,增添了情感的厚度。最后“临期数行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流下的泪水不仅是对离别的痛苦,也是对友谊的真挚承诺。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出唐代诗歌兼具深刻与优美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寺寻遗绪:在古寺中寻找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归心逐去尘:想回家却难以摆脱世俗的烦恼,显示出内心的挣扎。
- 早莺何处客:春天的黄莺在何处栖息,借此询问友人去向,暗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
- 古木几家人:古老的树木下有多少人家,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 白发经多难:白发已染,经历了许多艰难,感叹人生的坎坷。
- 沧洲欲暮春:沧海与洲边,春天将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临期数行泪:临别之际,流下几行泪水,表现出不舍之情。
- 为尔一沾巾:用手巾为你擦泪,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经历,暗示人生的苦涩。
- 拟人:黄莺被赋予了生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如“旧寺”和“归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无常,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展现出唐代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寺:象征着过往的回忆和沉淀的情感。
- 早莺:象征着春天的新生与生命的希望。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归心逐去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世俗烦恼的困扰
- D. 对友人的祝福
-
诗中提到的“早莺”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友谊
- C. 春天
- D. 离别
-
诗的最后一句“为尔一沾巾”意味着什么?
- A. 友谊的珍贵
- B. 生活的艰难
- C. 自然的美丽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C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别》: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感叹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展现了更为深刻的社会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
- 《刘长卿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