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横山顾山人草堂》

时间: 2025-01-10 22:58:09

只见山相掩,谁言路尚通。

人来千嶂外,犬吠百花中。

细草香飘雨,垂杨闲卧风。

却寻樵径去,惆怅绿溪东。

意思解释

过横山顾山人草堂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只见山相掩,谁言路尚通。
人来千嶂外,犬吠百花中。
细草香飘雨,垂杨闲卧风。
却寻樵径去,惆怅绿溪东。


白话文翻译:

只见山峰重重叠叠,谁还说这条路是畅通的呢?
行人来自千重山外,听到犬吠声在百花之中。
细雨中,草香飘散,垂柳在风中悠闲地倚卧。
我却打算寻着樵夫的小径而去,心中却对东边的绿溪感到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掩: 互相遮挡。
  • 尚通: 仍然通畅。
  • 千嶂外: 形容远处的山峰重重叠叠。
  • 犬吠: 狗叫声。
  • 细草: 茂密的细草。
  • 闲卧: 悠闲地躺着。
  • 樵径: 砍柴人的小路。
  • 惆怅: 忧愁、失落的心情。
  • 绿溪: 绿色的小溪。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樵”,是古代隐士生活的象征,指代那些退隐山林,过着自给自足生活的人。诗人通过樵夫小径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惆怅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鸿渐,号慎独。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山行中,诗人经过横山,见山重重叠叠,感受到山中隐士的生活方式,心中生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隐逸而宁静的生活场景。开篇通过“山相掩”展现出一种被山川阻隔的孤独感,诗人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接下来的“人来千嶂外,犬吠百花中”,则引出了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远处的行人和犬吠声,虽然增添了人间的气息,却也让诗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隔阂。

“细草香飘雨,垂杨闲卧风”这两句,描绘了细雨中的美丽景象,草香四溢,柳树轻拂,体现了自然的恬静与优雅。而最后一句“却寻樵径去,惆怅绿溪东”,则将诗人向往与失落的情绪推向高潮,暗示着对隐逸生活的追寻与内心深处的忧伤。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情感,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见山相掩: 诗人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山的重重叠叠,给人一种被遮蔽的感觉。
  • 谁言路尚通: 对现实的质疑,似乎在指责那些认为生活依旧畅通无阻的人。
  • 人来千嶂外: 远方的人从千重山外走来,形成了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犬吠百花中: 描绘出自然中还存在的生命,但却让人感到一种不协调。
  • 细草香飘雨: 细雨中,草的香味弥漫,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 垂杨闲卧风: 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曳,显得十分悠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渴望。
  • 却寻樵径去: 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决心。
  • 惆怅绿溪东: 对于内心追寻与现实的失落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山相掩”暗指生活的障碍。
  • 拟人: “垂杨闲卧”使景物具有生命感。
  • 对仗: 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惆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隔绝与孤独。
  • 犬吠: 生命的气息与人间的喧嚣。
  • 细草: 清新与生机。
  • 垂杨: 生命的柔和与自由。
  • 绿溪: 流动的时间与心灵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只见山相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孤独
    C. 喜悦

  2. 诗人通过“犬吠百花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生命的活力
    B. 宁静的隐居
    C. 自然的凶猛

  3. 诗的意象“垂杨”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悠闲
    C. 忧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与隐逸。
  • 孟浩然《春晓》:体现自然之美与诗人心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刘长卿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与隐逸生活,但王维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刘长卿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更深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长卿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