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

时间: 2025-01-10 22:58:47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
作者:刘长卿 〔唐代〕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月亮照耀着潇湘大地,明亮的月光伴随着划桨的声音。石头横亘在急流的河面上,水位下降,露出了广阔的寒沙。山岭上的猿猴啼叫声此起彼伏,空荡荡的江面上,人声回响。清晨的阳光如同傍晚的余晖,仿佛在等待着小船的欣赏。


注释

  • 潇湘:指湘江一带,位于今湖南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 荡桨:划船时用桨划水的声音。
  • 晚濑:指傍晚时的急流。
  • 寒沙:清冷的沙滩,这里指水位下降后露出的沙面。
  • 猿啸:猿猴的叫声。
  • 清晖:清晨的阳光。
  • 扁舟:小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8年-785年),唐代著名诗人,原名长卿,号景山,晚号青原。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潇湘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潇湘的秋月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潇湘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开篇“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展现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江面,船行水中的声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接着“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写实描绘,表现了潇湘水流急促、沙滩广阔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展现了山中猿猴的叫声与江面上人们的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生动的音韵,仿佛将读者置身于这个宁静的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韵律。最后一句“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深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月照潇湘:秋天的月亮照耀着潇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2. 月明闻荡桨:在明亮的月光下,可以听到船只划水的声音,暗示着人们在自然中的活动。
  3. 石横晚濑急:描述傍晚时分,急流中横亘的石头,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景象的变化。
  4. 水落寒沙广:水位下降后,露出了广阔的沙滩,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5. 众岭猿啸重:山岭中猿猴的啼叫声此起彼伏,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
  6. 空江人语响:江面空旷,人声的回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7. 清晖朝复暮:清晨的阳光与傍晚的余晖交替,暗示着时间的循环与自然的美丽。
  8. 如待扁舟赏:仿佛在等待着小舟的到来,以此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如待扁舟赏”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潇湘美景的赞美,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月:象征宁静与思考,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2. 荡桨:象征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了生活的动态。
  3. 寒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4. 猿啸:代表大自然的生命力,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5. 空江:象征宁静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长卿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寒沙”指的是什么?

    • A. 冷清的沙滩
    • B. 漂浮的沙子
    • C. 寒冷的天气
    • D. 沙尘暴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 B. 对自然山水的赞美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光下的宁静,但更侧重于个人思乡之情。
  • 《江雪》:描绘了冬季的孤独与清冷,反映出与《浮石濑》不同的季节感受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