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蝉有感三首 初闻蜀树蝉,含喝晚风前。 便把凄凉意,催成摇落天。 易惊惟远客,所得是流年。 空腹悲何事,繁于五十弦。
白话文翻译:
初次听到蜀地树上的蝉鸣,在晚风中含着喝声。 便将那凄凉的意味,催促成凋零的天空。 容易惊动的只有远方的客人,所得到的只是流逝的岁月。 空腹悲叹何事,比五十弦的琴声还要繁复。
注释:
- 蜀树蝉:指蜀地(今四川一带)树上的蝉。
- 含喝:含着喝声,形容蝉鸣的声音。
- 凄凉意:指凄凉的感觉或情绪。
- 摇落天:形容天空或景象的凋零、萧瑟。
- 易惊:容易受到惊吓或触动。
- 远客:远离家乡的客人。
- 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 空腹:空着肚子,这里比喻心情空虚或无所寄托。
- 五十弦:指五十弦的瑟,比喻复杂的情感或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听到蜀地蝉鸣时,感慨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祁旅居蜀地时所作,通过对蝉鸣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蜀地蝉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诗中“初闻蜀树蝉”一句,以蝉鸣为引子,引出诗人对凄凉意象的感受。“便把凄凉意,催成摇落天”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的氛围,将蝉鸣与凋零的天空相联系,形成了一种萧瑟的意境。后两句“易惊惟远客,所得是流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流逝岁月的无奈和对远方客人的同情。最后一句“空腹悲何事,繁于五十弦”以五十弦的瑟比喻复杂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悲凉。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闻蜀树蝉”:诗人初次听到蜀地树上的蝉鸣,蝉鸣作为夏天的象征,引发了诗人的感慨。
- “含喝晚风前”:蝉鸣在晚风中含着喝声,形容蝉鸣的声音和环境。
- “便把凄凉意,催成摇落天”:诗人将蝉鸣带来的凄凉感觉,转化为对天空凋零景象的描绘。
- “易惊惟远客,所得是流年”:诗人感叹远方的客人容易受到惊吓,而他们所得到的只是流逝的岁月。
- “空腹悲何事,繁于五十弦”:诗人以空腹比喻心情空虚,悲叹何事,情感复杂如五十弦的瑟。
修辞手法:
- 比喻:“繁于五十弦”比喻情感的复杂和丰富。
- 拟人:“含喝晚风前”将蝉鸣拟人化,形容其声音。
- 对仗:“易惊惟远客,所得是流年”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蝉鸣的描写,表达了对凄凉意象的感受,以及对远方客人和流逝岁月的同情和无奈。
意象分析:
- 蜀树蝉:蜀地树上的蝉,象征夏天和生命的短暂。
- 晚风:晚风中的蝉鸣,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摇落天:凋零的天空,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蜀树蝉”指的是什么? A. 蜀地的树 B. 蜀地树上的蝉 C. 蜀地的风 D. 蜀地的鸟
-
诗中“繁于五十弦”比喻的是什么? A. 复杂的情感 B. 丰富的食物 C. 繁多的乐器 D. 繁忙的工作
-
诗中“易惊惟远客”表达了什么? A. 远方的客人容易受到惊吓 B. 远方的客人容易感到惊喜 C. 远方的客人容易感到孤独 D. 远方的客人容易感到快乐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宋祁的《闻蝉有感三首》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深情,而宋祁的诗则更加含蓄和凄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