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耕》

时间: 2025-01-11 14:45:45

途穷百无成,或许营菟裘。

依然大板宫,蚁穴梦封侯。

人生眠饭耳,物外亦赘疣。

科名付诸公,老矣吾归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耕
作者: 刘过 〔宋代〕
途穷百无成,或许营菟裘。
依然大板宫,蚁穴梦封侯。
人生眠饭耳,物外亦赘疣。
科名付诸公,老矣吾归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归隐生活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在世事的尽头一无所成,也许只能依靠一层薄薄的菟裘(野草的皮),而仍然不变的是那大板宫(象征繁华的宫殿),在梦中却被蚁穴所封闭。人生不过是吃饭而已,物质之外的烦恼犹如赘疣。科举的名声最终归于公众,如今我已老去,只想归隐休息。

注释:

  • 途穷:道路走到尽头,指人生的困境。
  • 菟裘:野生植物的皮,原指草野生活,隐喻贫困的生活。
  • 大板宫:象征繁华的地方,可能暗指权力中心。
  • 蚁穴:蚂蚁的巢穴,喻指微小而不起眼的地方。
  • 封侯:做官,获得封号。
  • 眠饭耳:生活的基本需求,仅仅是吃饭。
  • 赘疣:指多余的东西,隐喻生活中的烦恼。
  • 科名:指科举的名声。
  • 归休:归隐休息。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科名付诸公”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功名观念,强调个人名声与社会的关系。古代的士人追求功名利禄,但往往失去本心。诗中反复提到的“归”字,代表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梦阮,号东篱,宋代诗人,以其个性洒脱、作品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归隐思考,抒发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刘过晚年,经历了仕途的失意与世事的纷扰,他选择归隐,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归耕》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途穷百无成,或许营菟裘”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经历了世事的无奈后,他意识到自己虽然努力,但最终却一无所获。接下来的“依然大板宫,蚁穴梦封侯”则展现了繁华与庸俗的对比,虽然心中仍然有追求,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和无奈。

“人生眠饭耳,物外亦赘疣”这一句更是直白地指出人生的简单与物欲的烦恼,隐喻着在纷繁的世界中,真正重要的只是生存,而那些多余的欲望反而成为生活的负担。最后,“科名付诸公,老矣吾归休”则是对功名的最终放下,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决心。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展现了刘过对尘世的淡泊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途穷百无成: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走到尽头,发现一无所获。
  2. 或许营菟裘:或许只能依靠微薄的生活。
  3. 依然大板宫:尽管心中有理想,但现实中依旧庸碌。
  4. 蚁穴梦封侯:在梦中追求名利,却如蚁穴般渺小。
  5. 人生眠饭耳:人生不过是吃饭而已,强调生活的本质。
  6. 物外亦赘疣:物质生活之外的烦恼就像多余的疙瘩。
  7. 科名付诸公:功名最终归于社会,个人的努力难以独立。
  8. 老矣吾归休:年岁已高,选择归隐,停止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大板宫”与“蚁穴”的对比,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象征:菟裘和蚁穴象征着贫困与渺小,表达诗人的无奈。
  • 反讽:用“眠饭耳”反讽了世人对物质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反思,表现了对功名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简单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途穷:象征人生的尽头和挫折。
  • 菟裘:隐喻贫困和简单的生活方式。
  • 大板宫:象征繁华的世俗生活。
  • 蚁穴:象征微小与无力。
  • 科名:代表社会的功名与地位。
  • 归休:象征归隐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过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途穷”意指什么? A. 道路开阔
    B. 走到尽头
    C. 前途光明
    D. 旅行愉快

  3.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倦
    C. 无所谓
    D. 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终南别业》

诗词对比: 王维的《终南别业》与刘过的《归耕》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在诗中描绘了自然的清幽与宁静,强调自我与自然的和谐。刘过则更多地反思人生的无奈与功名的虚妄,两者都体现了对繁华生活的逃避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过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