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叔柘枝歌》
时间: 2025-01-11 14:2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永叔柘枝歌
作者: 梅尧臣
渔阳三叠音隆隆,
红蕖乱坼当秋风。
披香拥雾出妖嫮,
妩眉壮发翩惊鸿。
锵锵杂佩离芳渚,
珠帽红靴振金缕。
相迎垂手势如倾,
障袂倚歌词欲吐。
最怜应节乍低昂,
便转疾徐皆可睹。
飘扬初认雪回风,
踯躅还看茧萦绪。
小小宁闻怨曲长,
盈盈自解依俦侣。
艺奇体妙按者谁,
金貂大尹宴清池。
绮茵绣幄粲辉映,
玳簪珠履何委蛇。
是时郊原新退暑,
天清气爽过林墅。
淮王载酒昔尝闻,
谢公携妓那能数。
始知事简乐民和,
不厌来观柘枝舞。
白话文翻译
渔阳的乐声层层叠叠,宛如隆隆的战鼓;秋风中,红色的荷花纷纷开放。香气飘散,薄雾中出现了美丽的女子,妩媚的眉眼和丰盈的头发犹如惊鸿般翩翩起舞。她身上的佩饰叮当作响,红色的帽子和靴子在金丝中闪烁。迎接她的姿势如同倾斜的手,衣袂轻倚,似乎想要高歌。最让人怜惜的是她的情绪变化,如同时而低沉时而高昂的舞姿。初次飘扬时,仿佛认出雪中回旋的风;踮足观望,恰似茧丝缠绕。小小的女子似乎听见了悠长的怨曲,自然就能解开与伴侣的情感。如此奇妙的艺术风格,谁来按制?金貂披肩的高官在清池旁宴饮,绮丽的绣帷映照出灿烂的光辉,玳瑁的簪子和珠履何其奢华。此时,郊外刚刚退去暑气,天空清澈,气候宜人,穿过树林的别墅。淮王曾经在此饮酒,谢公也曾携带歌妓,难以计数。开始明白,简单的事情能让民众欢愉,不厌其烦地前来观看柘枝的舞蹈。
注释
- 渔阳三叠音:指的是渔阳的乐声,常与乐舞相关。
- 红蕖:红色的荷花,象征美丽。
- 妖嫮:美丽的女子,带有妖艳之意。
- 妩眉:形容女子眉眼妩媚。
- 锵锵杂佩:形容佩饰的声音,增加了生动感。
- 垂手势如倾:形容迎接的姿态,轻松自然。
- 障袂:衣袂遮挡,形成一种遮掩的美感。
- 柘枝舞:柘枝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常在节庆时表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耕烟,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与友人聚会时,受到柘枝舞表演的启发,描绘了当时的热闹场景和美好氛围,表达了对舞蹈艺术的赞美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柘枝舞的华美与乐趣,作者用丰富的意象和音韵描绘了舞者的优雅姿态和舞蹈场面的热烈氛围。开篇的“渔阳三叠音隆隆”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场景,音乐的声响仿佛在耳边回荡,使人感受到舞蹈的生动与魅力。通过对舞者服饰的细致描写,如“珠帽红靴振金缕”,将其华美的装束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中提到“应节乍低昂”,体现了舞者情绪的变化与起伏,似乎是在感知观众的反应,呼应着当时的欢乐气氛。诗的后半部分渐渐引入了对舞蹈艺术的思考,梅尧臣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简单的事物能够带给人们快乐,反映出他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舞蹈画卷,更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梅尧臣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与人情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渔阳三叠音隆隆:渔阳的乐声如雷鸣般响亮,暗示舞蹈的热烈气氛。
- 红蕖乱坼当秋风:秋风中红色荷花盛开,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披香拥雾出妖嫮:香气弥漫,薄雾中显现出美丽的女子,展现出神秘感。
- 妩眉壮发翩惊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舞姿轻盈如惊鸿。
- 锵锵杂佩离芳渚:佩饰声响,渗透出舞者的华丽与优雅。
- 珠帽红靴振金缕:具体描绘舞者的服装,增添视觉美感。
- 相迎垂手势如倾:迎接的姿态柔和自然,体现了亲切感。
- 障袂倚歌词欲吐:衣袂轻倚,似乎想要唱出歌谣,渗透出情感。
- 最怜应节乍低昂:舞者的情绪变化,令人怜惜,体现了舞蹈的魅力。
- 便转疾徐皆可睹:舞姿的快慢变化都能让人看得清晰,突出舞蹈的多样性。
- 飘扬初认雪回风:初次飘扬的舞姿,仿佛在雪中回旋,增添了诗意。
- 踯躅还看茧萦绪:舞者轻盈的步伐,仿佛在看茧丝缠绕,意象生动。
- 小小宁闻怨曲长:小女子似乎听见悠长的怨曲,情感丰富。
- 盈盈自解依俦侣:她自然而然地与伴侣相依,体现出亲密关系。
- 艺奇体妙按者谁:奇妙的艺术,谁能来掌握和演绎?
- 金貂大尹宴清池:高官在清池旁宴饮,展示了社会地位。
- 绮茵绣幄粲辉映:绮丽的帷幕映照着光辉,形成美的对比。
- 玳簪珠履何委蛇:华丽的装饰品,展现了奢华生活。
- 是时郊原新退暑:此时郊外刚刚退去暑气,气候宜人。
- 天清气爽过林墅:天空清澈,气候清爽,描绘出自然美。
- 淮王载酒昔尝闻:淮王曾在此地饮酒,暗示历史的延续。
- 谢公携妓那能数:谢公曾经携带歌妓,难以计数,展现了繁华。
- 始知事简乐民和:明白简单的事情能让民众乐于和谐。
- 不厌来观柘枝舞:人们不厌其烦地前来观看柘枝舞,体现了舞蹈的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者比作惊鸿,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闻怨曲长”表现出舞者的情感。
- 对仗:如“飘扬初认雪回风,踯躅还看茧萦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锵锵杂佩”,夸大了声音的美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舞蹈艺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民众生活乐趣的关注。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简单快乐的向往,体现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阳:象征热烈的氛围与乐声。
- 红蕖:美丽与生命的象征。
- 妖嫮:美丽女性的化身,体现魅力。
- 柘枝舞:古老舞蹈艺术的象征,代表传统文化。
- 金貂:奢华的象征,体现社会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渔阳三叠音隆隆”中“渔阳”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乐声
C. 一种舞蹈
D. 一种酒 -
诗中提到的“妖嫮”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种季节
D. 一种舞蹈 -
“始知事简乐民和”的意思是? A. 事情复杂,难以理解
B. 简单的事情能让人快乐
C. 人民生活艰难
D. 舞蹈艺术难以欣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现对往事的怀念与感慨。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运用自然意象描绘美好场景,二者都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美好,但梅尧臣更侧重于舞蹈的表现与人情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丛书》
- 《梅尧臣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