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侍郎中隐堂》

时间: 2025-01-11 14:33:51

畴昔人归老,於兹望白云。

门高知後庆,宾至诵先芬。

草树中园秀,衣冠旧里闻。

宁同江令宅,寂寞向淮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侍郎中隐堂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畴昔人归老,於兹望白云。
门高知後庆,宾至诵先芬。
草树中园秀,衣冠旧里闻。
宁同江令宅,寂寞向淮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友的思念。过去的人们都已归隐,今天我在这里望着白云。那高高的门庭知道我在等待什么样的庆祝,宾客到来时,仍会诵读先人的诗文。草木葱茏的园中显得格外秀丽,昔日的衣冠风度在旧地仍能听到。宁愿像江令那样隐居,独自面向淮水的寂静。

注释

  • 畴昔:昔日、过去。
  • 归老:指归隐山林,安度晚年。
  • 白云: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
  • 高门:指高大的门庭,象征荣耀与地位。
  • 宾至:客人到来。
  • :吟诵。
  • :香气,代指诗文的美好。
  • 草树:形容园中草木繁盛。
  • 衣冠:指旧时的风范、气度。
  • 宁同:宁愿选择。
  • :居所。
  • 淮濆:淮水的边缘,象征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青莲,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咏怀、山水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诗作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正值他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与向往,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旧友的怀念,描绘了宁静与自然的结合。

诗歌鉴赏

《张侍郎中隐堂》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从开头的“畴昔人归老”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不仅是对世俗纷争的逃避,更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通过“望白云”,可以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与世无争。接下来的“门高知后庆”,则暗示着即便身处高门大第,心中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依旧让人感到庆祝的意义在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浮华。

“宾至诵先芬”一句描绘了友人到访时的情景,旧日的诗文依然在耳边回响,这种文化的传承与人际的温情让人倍感亲切。而“草树中园秀”则通过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体现出隐居生活的美好。最后一联“宁同江令宅,寂寞向淮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的向往,宁愿选择一种清淡的生活,面对淮水的静谧,反映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畴昔人归老:回忆往昔时光,感慨人们已选择归隐。
  2. 於兹望白云:在这里我仰望着天空中的白云,感受到一种自在和洒脱。
  3. 门高知後庆:高大的门庭似乎在等待庆祝的时刻,暗示对过去成就和未来期待的反思。
  4. 宾至诵先芬:当宾客到来时,依旧会吟诵古人的诗文,传达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5. 草树中园秀:描述园中草木繁盛,生机勃勃的景象,映衬出隐居生活的美好。
  6. 衣冠旧里闻:提到往日的衣冠风度,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7. 宁同江令宅:表达出宁愿选择隐居的心愿,渴望远离喧嚣。
  8. 寂寞向淮濆:面对淮水的孤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门高知后庆”与“宾至诵先芬”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云:象征自由、清逸的生活状态。
  2. :象征地位与成就,暗示内心的期待。
  3. 宾客:象征友谊与文化的交流。
  4. 草树: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美感。
  5. 淮水:象征隐居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畴昔”意为: A. 未来
    B. 过去
    C. 现在

  2. “宁同江令宅”表达的意思是:
    A. 宁愿选择隐居生活
    B. 不愿意隐居
    C. 喜欢热闹的生活

  3. 这首诗的主题是:
    A. 热情洋溢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隐逸思想与陶渊明的隐居诗作,前者更注重对文化的传承与友谊的珍视,后者则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满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