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

时间: 2025-01-24 23:32:38

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

琤然一叶不须惊。

叶本无心入听。

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

夕阳洲外井禽鸣。

涵泳一江秋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
琤然一叶不须惊。叶本无心入听。
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
夕阳洲外井禽鸣。涵泳一江秋影。

白话文翻译

人与寒林一起显得瘦弱,山也在老眼中显得苍翠。
一片叶子突然落下,不必惊慌,因为那叶子本来就没有心思来打扰。
空气清爽,云天的颜色也随之改变,雨水退去,烟雾缭绕的水面显得无声。
夕阳下,洲外传来鸟鸣,映衬着一江的秋天倒影。

注释

  • 琤然:形容声音清脆的样子,这里指一片叶子落下时的声音。
  • :指小水洼或积水,常用于形容雨后水面的状态。
  • 涵泳:意为浸泡或浑浑噩噩,形容在秋影中的宁静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克己,金朝诗人,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正值久雨之后,诗人登高望远,感受秋天的清新气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的宁静与美好。开篇以“人与寒林共瘦”点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把自己融入到寒林中,感受到自然的萧瑟与纤细。接下来的“山和老眼俱青”则是对远山的描写,老眼看山,仿佛时间的流逝让山色愈加苍翠,暗含对岁月的感慨。

诗中“琤然一叶不须惊”一句,既写出了秋天落叶的静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说明万物皆有其自然的归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理所当然的。接着“气爽云天改色”描绘了久雨后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变幻的云彩,展现出一种新的生命力。

最后几句“夕阳洲外井禽鸣,涵泳一江秋影”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鸟鸣声声,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的秋日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与寒林共瘦:人与寒冷的树林一起显得单薄,突出了秋天的萧瑟。
  2. 山和老眼俱青:远山在老人的眼中显得苍翠,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3. 琤然一叶不须惊:一片叶子落下,声音清脆,不必惊慌,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4. 叶本无心入听:叶子并无意识,不会主动打扰,表现了自然的无情与淡然。
  5. 气爽云天改色:空气清新,天空的颜色随之变化,表现了雨后清新的气象。
  6. 潦收烟水无声:雨水退去,水面变得平静,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7. 夕阳洲外井禽鸣:夕阳西下,洲外传来鸟鸣,描绘了动静结合的美好景象。
  8. 涵泳一江秋影:水中映出秋天的倒影,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拟人:叶子被赋予情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林:象征孤寂与萧瑟。
  • :代表永恒与自然的力量。
  • :象征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
  • 夕阳:象征温暖与结束,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与寒林共瘦”的意思是: a) 人在寒冷的树林中显得强壮
    b) 人与寒冷的树林一起显得单薄
    c) 人在树林中感到温暖

  2. 诗中“琤然一叶不须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恐
    b) 宁静
    c) 激动

  3. “潦收烟水无声”这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热闹的城市
    b) 安静的自然环境
    c) 繁华的集市

答案

  1. b) 人与寒冷的树林一起显得单薄
  2. b) 宁静
  3. b) 安静的自然环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段克己的《西江月》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的沉静,而李白则在豪放中展现了对山水的崇敬,二者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金朝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