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51:37

松寒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寒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白话文翻译

寒风中松树摇曳,雨水打湿了石头,显得枯瘦不堪;法窟里寂静无声,僧人正专心打坐。李侯心中有诗句却不愿意说出来,淡墨轻轻地写下了这首无声的诗。

注释

  • 松寒:松树在寒冷的环境中,形容寒冷的气候。
  • 风雨:指自然环境中风和雨的侵袭,表现出一种萧条的氛围。
  • 石骨瘦:比喻石头显得清瘦,生动地描绘了环境的荒凉。
  • 法窟:佛教的僧院或修行之地,象征着宁静与修行。
  • 李侯:指李白,著名的唐代诗人,诗中提到他可能是因为不愿意吐露自己的诗句而感到沉默。
  • 淡墨:形容用淡墨书写,意指这种诗句的含蓄与幽静。
  • 无声诗:指没有声音的诗,暗示心中有感悟却难以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黄庭坚的诗作多涉及禅宗思想,常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庭坚在寒冷的天气中游历或静坐时,受自然环境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孤寂与内心世界的探寻。诗中提到的李侯(李白)则是一种文化的联结,体现了对前人的敬仰与对诗作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开头两句“松寒风雨石骨瘦”不仅描绘了寒冷的环境,也给人一种孤独和萧条的感觉,仿佛在提醒我们在这般冷清的世界中,内心的修行是多么重要。后面提到的“法窟寂寥僧定时”,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僧人通过定坐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李侯的沉默与淡墨所写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有些情感与思想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无声诗”的概念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哲理:真正的感悟往往是沉默的,无法用世俗的语言来传达。

整首诗在用词上清新而富有表现力,恰到好处地融合了自然与内心的宁静,展示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诗歌的独到理解。这不仅是一首关于自然景象的诗,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思与探讨,体现了他对生命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寒风雨石骨瘦:描绘寒冷的松树与风雨的侵袭,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暗示环境的荒凉。
  2. 法窟寂寥僧定时:法窟中僧人的专注与宁静,反映出一种心灵的平和与修行的重要性。
  3. 李侯有句不肯吐:提到李白,表现出对前代诗人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对诗句的珍视与难以言表。
  4. 淡墨写出无声诗:以淡墨书写的诗句象征着内心的感悟与情感,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含蓄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环境与内心产生共鸣。
  • 对仗:如“松寒风雨”与“法窟寂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松、风、雨、石、法窟、僧人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孤独与内心的修行,借助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高洁,是自然的守护者。
  • 风雨:代表外界的冲击与内心的动荡。
  • 法窟:体现了修行的场所和内心的宁静。
  • 僧人:象征着追求内心平和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侯”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苏轼
  2. 诗中“淡墨写出无声诗”意指什么?

    • A) 用墨水写诗
    • B) 诗句内容丰富
    • C) 隐含的情感难以言表
    • D) 诗人不愿意发表诗作
  3. 本诗主要讨论的是哪种情感?

    • A) 喜悦
    • B) 幸福
    • C) 孤独与内心修行
    • D) 友情

答案

  1. C) 李白
  2. C) 隐含的情感难以言表
  3. C) 孤独与内心修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黄庭坚 vs. 王维

黄庭坚的诗作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擅长将山水意象与禅意结合,展现出一种更加宁静的美。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