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点沃枯焦,声声伴寂寥。
五更初听雨,千载后闻韶。
白话文翻译:
细雨滋润了干枯的土地,滴滴声响伴随着寂静的夜晚。清晨五更时分,我第一次听见雨声,千年以后再听这美妙的乐音。
注释:
- 点点:形容细小的滴落声。
- 沃:滋润、浇灌。
- 枯焦:干枯的土地,焦干的样子。
- 声声:一声又一声,形容声音的频繁。
- 伴:伴随、陪伴。
- 寂寥:孤独、寂静。
- 五更:古代指半夜到黎明的时辰。
- 初:第一次。
- 韶:美妙的乐音。
典故解析:
“韶”字在古代常指乐曲,尤其是《韶乐》,这是周代的一种乐曲,象征着美好的音乐和时代的繁荣。诗中提到“千载后闻韶”,寓意时间的流逝和音乐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在诗词创作上风格独特,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词中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喜雨五首》是刘克庄应景所作,正值干旱季节,雨水的来临给人带来希望与生机。这首诗表达了对雨水的喜悦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水对大地的滋润和生命的复苏。开篇的“点点沃枯焦”用细雨滋润干枯的土地,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接着的“声声伴寂寥”,则将雨声与寂静的夜晚相结合,形成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感悟。
“五更初听雨”一语,营造出清晨时分,初听雨声的情景,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宁静的时刻,感受到了雨水带来的清新与希望。而“千载后闻韶”,则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表明了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永恒,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在此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点点沃枯焦:细雨如点滴般滋润枯焦的土地,表现出雨水的珍贵与生命的恢复。
- 声声伴寂寥:细雨声伴随孤寂的环境,形成一种静谧的氛围,突出了雨声的清脆与自然的和谐。
- 五更初听雨:在夜深人静的五更时分,首次听到雨声,营造出一种静谧后的期待。
- 千载后闻韶:经历千年后再听到美妙的乐声,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永恒向往,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艺术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点点”比作细雨,形象生动。
- 拟人:雨声似乎有伴随的情感,充满生命。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雨水的感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哲理性和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命的滋润,带来希望与生机。
- 寂寥:孤独的环境,反映内心的宁静。
- 五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新的开始。
- 韶:美好音乐的象征,寓意永恒的美好与艺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沃”是什么意思? A. 干燥
B. 滋润
C. 贫瘠 -
“五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正午
B. 清晨
C. 傍晚 -
“千载后闻韶”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美好事物的永恒向往
C. 对生命的绝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表达了对雨的喜悦,但更强调了雨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