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

时间: 2025-01-26 03:03:15

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

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

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

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
作者: 皎然 〔唐代〕

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
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
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
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


白话文翻译:

这座亭子的痕迹是如此轻淡,所有美好的事情都随你而来。
法界中飘洒着香雨,禅窗外洒落着竹风。
浮云披上了夕阳的景色,高高的鹤在秋空中飞翔。
四周的山峦已经沉寂已久,宁愿期待此时的重聚。


注释:

  • :此,此时。
  • :痕迹、踪迹。
  • 素浅:简单、清淡。
  • 胜事:美好的事物。
  • 法界:指佛教的境界。
  • 飘香雨:指雨中带有香气,可能是指雨中湿润的空气。
  • 禅窗:禅房的窗户。
  • :洒落。
  • 浮烟:浮动的烟雾。
  • 高鹤:高飞的白鹤。
  • 冥寂:幽静无声。
  • 宁期:宁愿期待。

典故解析:

此诗无明显典故,但“高寺院”与“禅”相关联,反映了唐代盛行的禅宗文化。诗中提到的“高鹤”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常用于表达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生于盛唐,著有诗歌和文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袁使君在寺院新建亭子时,诗人以此亭为题,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同时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新亭为背景,展示了诗人与袁使君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不仅描绘了亭子的朴素风貌,更隐喻了友谊的珍贵与纯粹。接下来的“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则通过雨与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禅宗意境的追求。

“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一联,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浮烟和高鹤意象交织,既有空灵之美,又传达出一种隐约的孤寂与思索。最后一句“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反映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亭迹素浅:此处的亭子显得简单而清淡,暗示其不华丽,却有深厚的内涵。
  • 胜事并随公:所有美好的事情都随着你而来,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与期盼。
  • 法界飘香雨:在佛教的境界中,香气与雨水交融,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 禅窗洒竹风:竹风轻拂,禅窗外的自然景色融入了精神的宁静。
  • 浮烟披夕景:黄昏时分,烟雾与夕阳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画面。
  • 高鹤下秋空:高飞的白鹤在秋空中展翅,象征着自由与理想。
  • 冥寂四山久:四周的山峦静谧而悠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安静。
  • 宁期此会同:宁愿期待在此时此地与友人重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与香气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语言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高鹤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浮烟与夕景象征着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禅宗哲理的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友谊与交流的场所。
  • 香雨:象征宁静与和谐的境界。
  • 竹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 浮烟:象征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 高鹤:象征理想与高洁的品德。
  • 四山:象征时空的静谧与空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兹亭迹素浅”中的“素”指什么? A. 颜色 B. 朴素 C. 纹理

  2. “法界飘香雨”中的“法界”指什么? A. 自然界 B. 佛教的境界 C. 人间的世界

  3. 诗中“浮烟披夕景”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夜晚 B. 黄昏 C. 早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皎然的《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与对友谊的珍视,但皎然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壮志未酬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