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道中作饥来驱我去二首寄呈刘卢二御史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4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之。
西风迎马头,背日霜林披。
十年京洛尘,衣弊因改为。
岂惟衣日化,面目亦已缁。
功名误少小,辛苦道老黧。
追惟中自惊,恍声失旦鸡。
安得如虚空,万境俱一齐。
我心无去来,我马随东西。
白话文翻译:
饥饿驱使我离去,离去又要去往何处呢?
西风迎面吹来,背后是披着霜的树林。
十年的京洛尘埃,让我的衣服也因而变得破旧。
不仅是衣服的日子变了,我的面容也已变得暗淡。
功名在年轻时误导了我,辛苦的道路让我变得苍老。
追忆往昔让我自感惊慌,恍惚中失去了清晨的鸡鸣。
如何才能像虚空一样,万物都能融为一体呢?
我心中没有去与来的思绪,我的马随意向东西而去。
注释:
- 饥:饥饿。
- 驱:驱使、赶走。
- 何之:往何处去。
- 西风:指秋天的风。
- 霜林披:被霜覆盖的森林。
- 京洛:指京城和洛阳,即古代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 衣弊:衣物破旧。
- 面目缁:面容变得暗淡。
- 功名:指官职和名声。
- 少小:年轻时。
- 辛苦道老黧:辛苦的道路让我变得老态龙钟。
- 安得如虚空:如何能够如同虚空一般。
- 万境俱一齐:万物都能融为一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生卒年不详),字子冕,号一止,宋代诗人,以其豪放而深刻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局的思考,诗作多涉及个人情感及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长途跋涉之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受和对名利的思索。诗中提到的饥饿与旅途的艰辛,反映了他对个人处境的无奈与对世事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迷惘。开头的“饥来驱我去”揭示了他因饥饿而被迫启程的无奈,紧接着则表现出对未来无所依归的迷茫。随着西风的迎面而来,诗人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冷峻,更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十年的“京洛尘”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生活困顿的自我反思。
在“功名误少小”一句中,诗人直言功名对年轻时的误导,展现了对名利的失望与反思。接下来的“追惟中自惊”,则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自我惊恐,仿佛在回顾中失去了一种清晨的宁静与安详。诗末的“我心无去来”则反映出一种脱离时空的境界,表达了一种心灵的解脱与超然。
整首诗通过自然环境与个人心境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万物的哲学思索,故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之:饥饿迫使我离去,但我又要去往哪里呢?
- 西风迎马头,背日霜林披:西风迎面吹来,背后是披着霜的树林,描绘出秋天的冷清。
- 十年京洛尘,衣弊因改为:在京城与洛阳十年的生活,让我的衣服变得破旧。
- 岂惟衣日化,面目亦已缁:不仅是衣服变旧,我的面容也已暗淡不已。
- 功名误少小,辛苦道老黧:年轻时对功名的追求误导了我,辛苦的生活让我变得苍老。
- 追惟中自惊,恍声失旦鸡:对往昔的追忆让我感到惊慌,清晨的鸡鸣声仿佛也失去了。
- 安得如虚空,万境俱一齐:如何才能像虚空一般,让万物融为一体?
- 我心无去来,我马随东西:我心中没有去与来的思绪,马儿随意向东西而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虚空”比作一种理想的境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拟人:西风与马头的描写,加深了环境的生动感。
- 对仗:如“去去复何之”与“我心无去来”的结构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描绘,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对功名的失落感,以及对心灵自由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象征着生存的艰辛与生活压力。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冷酷与时间的流逝。
- 京洛尘:代表了繁华与喧嚣,反映出人情世故的复杂。
- 衣弊:象征着年华的流逝与生活的窘迫。
- 虚空: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饥来驱我去”意指什么? A. 诗人饥饿无比
B. 诗人被迫离去
C. 诗人享受旅途 -
“功名误少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功名的渴望
B. 对功名的失望
C. 对功名的冷漠 -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凉意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行路难》
诗词对比
- 李白《行路难》与刘一止的《天长道中作》:两者均反映了对人生苦难与名利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个人奋斗,而刘一止则更多表达了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