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游凤凰台)》
时间: 2025-02-04 16:27: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游凤凰台)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
风云气象通寥廓。
少年怀古有新诗,
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
从教雨打风吹却。
与君携酒近阑干,
月明满地天无幕。
白话文翻译:
两条河流交汇分开,三座山峰一半隐没在云雾中。
风云变幻,气象万千,辽阔无边。
年轻人怀古之情涌动,写出了新的诗篇,
内心的清愁并不是为了伤春而作。
六朝时期的繁华,曾经的欢歌笑语,
即使任凭雨打风吹,也难以抹去。
我与你携酒站在栏杆边,
明亮的月光洒满地面,仿佛天空没有帷幕。
注释:
字词注释:
- 二水: 指两条河流。
- 三山: 指三座山。
- 风云气象: 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多端。
- 怀古: 怀念古人或古事。
- 清愁: 清淡的忧愁。
- 六代: 指中国历史上的六朝时期。
- 燕乐: 指欢歌笑语,欢乐的场景。
- 阑干: 栏杆。
- 月明: 明亮的月光。
典故解析:
- 六代豪华: 指南朝的繁荣,六朝时期在文化和艺术上都极为辉煌。
- 少年怀古: 表达了年轻人对历史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字士元,号白云,宋代诗人,以词著称,作品多为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游览凤凰台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与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游凤凰台)》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历史交融的佳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以“二水中分,三山半落”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展现了流动的水与高耸的山,既有气势又充满诗意。这种自然景象不仅是外在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隐含着对古代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接着,诗人提到“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在怀古的情感中,诗人并不沉浸于对往昔的惋惜,而是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创造新的诗篇的动力,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接下来的“六代豪华,一时燕乐”则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出对曾经繁华的怀念与感慨。尽管历史的辉煌难以再现,但那份欢乐与美好却依然存在于心底。
最后两句“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更是将情景交融推向高潮。携酒对饮,月光洒满大地,这种宁静而美好的时光,仿佛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恼,感受到一种超脱的自由。这种对话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 描绘了自然景色,河流与山峰的分布,展现出辽阔的地理视野。
- 风云气象通寥廓: 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象征着人生的起伏。
- 少年怀古有新诗: 年轻人思念古人,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
- 清愁不是伤春作: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并非因春天而起,反而是对历史的感慨。
-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 追溯历史的辉煌与快乐,表现出对过去的珍惜。
- 从教雨打风吹却: 尽管经历风雨,依然难以抹去心中的美好回忆。
- 与君携酒近阑干: 诗人与友人共饮,享受当下的惬意。
- 月明满地天无幕: 明月洒满大地,营造出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
- 比喻: “清愁不是伤春作”用“清愁”比喻内心的忧伤,表达出深厚的情感。
- 意象: 运用月明、栏杆等意象,构建出浓厚的自然氛围与人文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的交融,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 象征生命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 山: 代表稳重与永恒,反映出历史的积淀。
- 月: 象征清明与宁静,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
- 酒: 代表友情与欢聚,暗示着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刘一止
- C) 白居易
- D) 李白
-
填空题: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描绘的是_____的自然景象。
-
判断题: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惋惜与对现实的无奈。 (对/错)
答案:
- B
- 辽阔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本诗在描写自然景象上有相似之处,但《登高》更侧重于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忧愁,而《踏莎行》则更注重友情与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