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钓》

时间: 2025-02-04 15:24:56

莫愁有信。

全胜春梦无准。

篆缕欲销,衣粉堪认。

残梦醒。

枕夜凉满鬓。

想香迳。

正垂垂美荫。

晚花在否,朱阑谁与同凭。

断云怨冷。

青鸟无凭问。

红叶翻成恨。

三五近。

试预占破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愁有信。全胜春梦无准。篆缕欲销,衣粉堪认。残梦醒。枕夜凉满鬓。想香迳。正垂垂美荫。晚花在否,朱阑谁与同凭。断云怨冷。青鸟无凭问。红叶翻成恨。三五近。试预占破镜。

白话文翻译:

不要愁苦,信念在这里。万物在春梦中皆无所依。缭绕的香气渐渐消散,粉妆的衣服依然可辨。梦境已醒,夜凉使我满鬓生凉。想起那条香径,正好在美丽的树荫下。傍晚的花儿还在吗,朱红的栏杆,谁能与我同凭?孤独的云冷冷怨恨,青鸟无处可问。红叶翻飞,化作了心中的怨恨。三五的日子近在眼前,试着占卜破镜的未来。

注释:

  • 莫愁有信:意为不要愁苦,鼓励对未来的信心。
  • 春梦:比喻美好的梦境,但没有确切的依托。
  • 篆缕:指香气、缭绕的气息。
  • 衣粉堪认:指衣服上抹的粉妆可以辨认。
  • 枕夜凉满鬓:形容夜晚的凉意使得鬓发生凉。
  • 想香迳:想起那条香气弥漫的小路。
  • 朱阑:红色的栏杆。
  • 青鸟:传说中的信使,通常用来寄托思念。
  • 红叶翻成恨:红叶的飘落,象征着心中的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赵彦端对生活与感情的思考之中,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垂丝钓》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的“莫愁有信”便是对读者的一种鼓励,似乎在说,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保持信念总会有希望。接下来的句子则描绘了春梦的虚幻与无根,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这种情感在“残梦醒”后愈加明显,夜晚的凉意与内心的孤寂交织在一起。诗中“晚花在否,朱阑谁与同凭”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也反映了他对陪伴的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如香径、青鸟、红叶等,描绘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最后两句“试预占破镜”,则暗示着对于未来的无力感和对破镜重圆的期待,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莫愁有信:鼓励对未来的信心。
    2. 全胜春梦无准:春梦虽美,但无依无靠。
    3. 篆缕欲销,衣粉堪认:香气渐散,粉妆可辨。
    4. 残梦醒。枕夜凉满鬓:梦醒后,夜凉袭来。
    5. 想香迳。正垂垂美荫:回想起那条香径,幽静的树荫。
    6. 晚花在否,朱阑谁与同凭:傍晚的花儿还在吗?红栏杆,谁能陪伴?
    7. 断云怨冷:孤冷的云,带着怨恨。
    8. 青鸟无凭问:青鸟无处可问,寄托思念。
    9. 红叶翻成恨:红叶飘落,化为心头的怨恨。
    10. 三五近,试预占破镜:未来近在眼前,试着占卜未来。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春梦”)、拟人(如“青鸟无凭问”)、对仗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情感和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香径:象征着美好与回忆。
  • 青鸟: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红叶:象征着流逝的时光和心中的怨恨。
  • 朱阑:代表了过去的温暖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莫愁有信”的意思是: A. 愁苦是常态
    B. 不要愁苦,保持信心
    C. 未来无望

  2. “晚花在否,朱阑谁与同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渴望陪伴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倾向于豪放而洒脱。
  • 杜甫《春望》:则是在动荡中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