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晏相公西园雪后栽梅三首 其二
作者: 韩维 〔宋代〕
才看如粟吐花床,
已想江南万里香。
小缀柔枝得残雪,
密催繁艳喜晴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雪后绽放的美丽场景。刚看见梅花如同粟米般绽放在花床上,便想象着江南那万里芬芳的气息。细小的梅枝上还残留着雪花,阳光的照耀下,梅花愈发显得繁盛美丽,令人喜悦。
注释:
- 才看如粟吐花床:刚一看仿佛是粟米般的花朵吐露在花床上,意指梅花的花朵娇小而富有生机。
- 已想江南万里香:想象江南的香气弥漫,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 小缀柔枝得残雪:小小的梅枝上挂着残留的雪,描绘出雪后梅花的清丽。
- 密催繁艳喜晴阳:在阳光的照耀下,梅花愈加繁盛艳丽,让人感到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花木情态。其作品常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雪后春初,诗人观察梅花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春天的期盼。
诗歌鉴赏:
《晏相公西园雪后栽梅三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梅花在雪后绽放的美丽,诗中透露出一种生机和希望。开头一句“才看如粟吐花床”,用“如粟”来比喻梅花的娇小与精致,不仅突出了梅花的细腻之美,也暗示了它在严寒中的坚韧。接下来的“已想江南万里香”,则是诗人对江南美丽景色的向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复苏。
“小缀柔枝得残雪”一句,巧妙地将残雪与梅花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意象,表现了梅花在冬去春来的转变中所承载的清新与雅致。而最后一句“密催繁艳喜晴阳”,更是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展现了在阳光普照下梅花的绚烂与生动,寓意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才看如粟吐花床:用“如粟”形容梅花娇小,生动形象。
- 已想江南万里香:表达对江南春天的向往,寓意生活的美好。
- 小缀柔枝得残雪:描绘梅枝上残雪的细腻,增添画面层次。
- 密催繁艳喜晴阳:强调阳光下梅花的繁盛与美丽,传达愉悦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粟”比喻梅花的娇小可爱。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梅花在雪后复苏的生命力,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代表春天的来临。
- 残雪:暗示冬季的退去,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氛围。
- 晴阳: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复苏,寓意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如粟”比喻了什么?
- A. 梅花的香气
- B. 梅花的娇小
- C. 梅花的颜色
-
“喜晴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愉悦
- C. 忧伤
-
诗人对江南的感情是?
- A. 厌恶
- B. 向往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 《梅花》——王安石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韩维的梅花诗与王安石的《梅花》对比,后者描绘了梅花的坚韧与美丽,前者则更侧重于春天的气息与梅花的复苏。两者都表现出对梅花的赞美,但情感基调和意象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韩维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