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王倅见惠十篇
作者: 曹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十篇贲蓬茅,心亲不道远。
内抃如登瀛,外愧稽策蹇。
徒诵碧云句,幽香发芳苑。
白话文翻译:
这十篇诗作如同茅草般新鲜而生动,心中亲近却不觉得遥远。
内心的欣悦仿佛登上了高高的瀛洲,外表却因遭遇困境而感到羞愧。
我只是空口吟诵那碧云的诗句,幽幽的香气在花园中弥漫。
注释:
- 贲:华美,形容诗作的华丽。
- 蓬茅:指茅草,寓意清新。
- 内抃:内心的欢愉,抃,形容高兴、愉快。
- 登瀛:登上瀛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极乐。
- 稽策:指遭遇困境,稽,停滞不前。
- 徒诵:只是吟诵,徒,空洞、仅仅。
- 碧云句:比喻诗句美丽动人。
- 幽香:指香气淡雅而隐秘。
- 芳苑:花园,象征诗情画意的环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情见长,作品多具清新脱俗的风格。
- 创作背景:本诗是对王倅的诗作的回应,表达了对美好诗句的赞美和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与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开头以“十篇贲蓬茅”引入,既赞美了王倅的诗篇,又巧妙地将其与质朴的自然相联系,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接着,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欣喜,但又因外界的困扰感到羞愧,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美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最后一句“幽香发芳苑”则是对美好诗句的沉醉,隐喻着诗歌的魅力在于其带给人的心灵愉悦。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了诗作的华美和诗人与王倅之间的心灵共鸣。
- 第二联揭示了内心的欢愉与外在环境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 第三联则回归到诗歌本身,强调了诗歌的美好与内心的沉醉。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登瀛”象征理想与希望。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艺术和友情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茅草:象征朴素与自然的美。
- 瀛洲:象征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 碧云:象征美好而高远的思想境界。
- 芳苑:象征诗歌带来的愉悦与享受。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贲蓬茅”意指:
- A. 华丽的诗作
- B. 朴素的生活
- C. 自然的景色
- D. 远方的理想
-
“徒诵碧云句”中“徒”字最贴切的意思是:
- A. 真的
- B. 仅仅
- C. 空洞
- D. 过于
-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与王维的诗相比,曹勋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而王维则常常借景抒情,表现出更为宁静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