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渡扬子江》
时间: 2025-02-04 15:33: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渡扬子江
作者:吴莱 〔元代〕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
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
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
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
吟倚金山有莫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
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
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成林出渔户。
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尊俎。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
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长江的壮丽与险阻,表达了诗人对江河的敬畏与感慨。长江从巴蜀地区流来,浩荡千里,滋润着吴楚大地。我从扬子江眺望蒜山,过去只在书中读到《水经》,如今终于得见。我的壮志之情向来奇特,一只小舟在风雨中傲然前行。狂风怒吼,波涛汹涌,城池在风浪中显得渺小。水面广阔,恍若看到了扶桑,前方又是何处呢?草木摇曳,鼋鼍似乎也要起舞。黑云压顶,心中感到不安,明月在贝宫中显得格外渺小。吟咏时倚靠金山,却无钟声可闻;远望采石之地,却无船只经过。谁能以口中咒语来祈祷?或许有人无言而坐。原本天堑似乎有限,而军书传递却日夜不停。三楚的百姓像鱼虾,面对两淮的将领也如熊虎。锦帆十里只在空中映照,铁锁千寻却依然燃烧。桑麻夹岸,战尘已去,芦苇成林,渔户安居。可知造物主的安排如儿戏,且将长江的流水装入酒杯。悲哉,只有白色的波浪阻碍着英雄,往昔的英雄如今已化为黄土!我独自思念那万载的开凿功业,愿举杯敬奉大禹。
注释
- 巴蜀:指四川地区。
- 扬子:指扬子江,即长江。
- 蒜山:一座山的名称。
- 水经:古代地理书籍,记载水系和地理特征。
- 鼋鼍:古代对龟和鳄鱼的称呼。
- 天堑:指自然形成的阻碍,如河流等。
- 三楚:指楚国的三个地区。
- 两淮:指淮河流域。
- 金山、贝宫:象征的地名,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莱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元朝时期。其作品多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洒脱奔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吴莱游览长江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景仰和对历史英雄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感慨与对历史的缅怀。
诗歌鉴赏
《风雨渡扬子江》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诗作,通过长江的壮阔与险峻,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英雄的追念。开头部分描绘了长江从巴蜀一路奔流而下的壮丽景象,展现出江水的浩荡与广袤。随后,诗人用“怒风鼓浪”形象地表达了在风雨交加中航行的艰辛,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消逝,表现出对昔日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往矣英雄几黄土”,更是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悲感交织在一起,令人深思。这首诗不仅有着生动的自然描写,更有着深邃的人文思考,体现了吴莱作为诗人的深刻情感与历史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
描述长江从巴蜀出发,流经万里,滋养了吴楚大地。 -
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我”在扬子江边指向蒜山,过去只在书中读到《水经》,如今终于亲眼所见。 -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
表达了诗人壮志凌云的情怀,小舟在风雨中勇敢前行。 -
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风浪汹涌,城市在风浪中显得渺小,海潮涌动,仿佛开启了水的王国。 -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
描绘了水天相接的迷离景象,扶桑(东方的神树)在远处似乎不可得见。 -
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草木摇曳,鼋鼍似乎也在风浪中起舞,形象生动。 -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
黑云压顶,心中忐忑,明月在贝宫中显得无力。 -
吟倚金山有莫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倚靠金山吟咏,却没有钟声回应;远望采石之地,无船只经过。 -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
反问谁能通过咒语来祈祷,或许有人沉默不语。 -
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原本天堑有限,但军书传递却日夜不停。 -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
三楚的百姓如鱼虾,两淮的将领如熊虎,形象生动。 -
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锦帆十里空中飘荡,铁锁千寻却照亮黑暗。 -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成林出渔户。
桑麻在岸边,战尘已去,渔户在芦苇成林中安居。 -
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尊俎。
不知造物主的安排如儿戏,且将长江的水装入酒杯中。 -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
感叹险阻只有白色波浪,往昔英雄如今已化为黄土。 -
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独自思念那万载的开凿功业,愿举杯敬奉大禹。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里”、“一叶轻舟”等比喻自然与人心的广袤与渺小。
- 拟人:草树、鼋鼍有动摇与舞动的表现。
- 对仗:如“怒风鼓浪”与“沧海输潮”,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敬畏与感慨,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消逝,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思考与对历史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
- 风雨:象征艰难的航行与人生的波折。
- 英雄:象征历史的伟大与个人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怒风鼓浪”描述了什么?
- A. 温暖的阳光
- B. 狂风暴雨
- C. 宁静的湖面
- D. 轻柔的微风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桑麻夹岸收战尘”,表达了__的意象。
-
判断题: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态度是崇敬的。 (对/错)
答案
- B
- 和平的生活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登高》:强调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吴莱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