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乖崖》

时间: 2025-01-27 03:22:31

四窗灭尽读书灯,窗外唯闻步铎声。

辜负江山好明月,闲来此地趁虚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窗灭尽读书灯,窗外唯闻步铎声。
辜负江山好明月,闲来此地趁虚名。

白话文翻译:

在四扇窗户里,读书的灯光全都熄灭,窗外只听见脚步声和钟声。
我辜负了这美好的江山和明亮的月光,闲来无事只是在这里追求虚名。

注释:

  • 四窗:四扇窗户,象征着封闭的环境。
  • 灭尽:熄灭、消失的意思。
  • 步铎声:形容脚步声和钟声,可能暗指人来人往的喧闹。
  • 辜负:辜负、错过的意思。
  • 江山:指美好的自然风光。
  • 明月:象征美好的时光和理想。
  • 虚名:虚假的名声,形容追求名利的态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山”和“明月”常作为古诗中的意象,代表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理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明月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象征着清明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太学生,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可能是当时学子中的一员。其作品常反映出对学术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读书期间,表达了他在追求学业和名声过程中的无奈和迷茫,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开头一句“四窗灭尽读书灯”,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封闭而宁静的读书环境,暗示着诗人沉浸于书本中,却未能体会到外界的美好。接着“窗外唯闻步铎声”,则展现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令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立与无奈。

后两句“辜负江山好明月,闲来此地趁虚名”则表露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诗人在追求学术的同时,却感到自己辜负了大好的时光和美丽的自然,最终只是在追寻名声而感到空虚。这种情感在宋代的文人中颇为普遍,反映了他们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与对虚名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无奈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窗灭尽读书灯”:在宁静的夜晚,诗人读书的灯光熄灭,暗示着他在学习中的孤独与沉寂。
    • “窗外唯闻步铎声”:窗外的声音来自于人们的活动,形成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辜负江山好明月”:诗人感到自己未能珍惜美好的环境和时光,流露出对理想的遗憾。
    • “闲来此地趁虚名”:在追求名声的过程中,感到内心的空虚。
  • 修辞手法:

    • 使用对比手法,形成内外环境的对照,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 通过意象的描绘,生动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追求名声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虚名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四窗:象征孤独与封闭的学习环境。
  • 明月:象征理想与美好,代表诗人内心的向往。
  • 虚名:暗示对名利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失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窗外唯闻步铎声”中的“步铎”指的是? A. 雨声
    B. 人声和钟声
    C. 风声
    D. 动物声

  2. 诗人认为自己辜负了什么? A. 家庭
    B. 朋友
    C. 江山好明月
    D. 读书的时间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所谓
    C. 追求
    D. 反思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月光的向往与思念。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明月意象相似。

诗词对比:

  • 比较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失落,而后者则体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对当下的珍惜,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