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时间: 2025-04-27 17:4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
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
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
朝夕催人自白头。
白话文翻译:
在东阁的梅花唤起了我的诗兴,
与扬州的梅花相比,如何能逊色呢?
此刻我对那远方的雪景思念不已,
送走朋友在春日里能否自由?
幸好没有折梅来伤感岁末,
若是为了去看那乱七八糟的乡愁。
江边一树梅花正缓缓吐蕊,
朝夕之间催人渐渐白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阁:指东边的阁楼,象征高雅的文人生活。
- 官梅:指栽种在官府或官员家中的梅花,常用于文人雅集。
- 逊:逊色,指不如或低于。
- 遥相忆:远远地思念。
- 岁暮:年末,指时光流逝。
- 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垂垂发:形容梅花开始开放,生机勃勃。
典故解析:
- 扬州:唐代著名的城市,以梅花著称,常被文人歌颂。
- 白头:常用来比喻年老或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盛唐到衰唐的变迁,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风格沉郁悲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他身处蜀州,面对送别的朋友与早春梅花,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杜甫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东阁的梅花唤起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梅花在古代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与扬州的梅花相对,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寄托。
接着,杜甫在雪景中思念远方的友人,春日送别则引发了他对自由的渴望,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思索与反省。他意识到岁末的到来,自己不应因为思念而折梅,反而要面对内心的乡愁,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
最后,诗中描绘的江边梅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时光的流逝,催促人们在岁月中渐渐老去,表现了杜甫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无奈。这首诗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阁官梅动诗兴:梅花在东阁绽放,激发了我的诗情。
- 还如何逊在扬州:然而与扬州的梅花相比,又怎能逊色呢?
- 此时对雪遥相忆:此时我对那远方的雪景思念不已。
- 送客逢春可自由:在春天送别朋友,是否能感受到自由的气息?
- 幸不折来伤岁暮:幸好没有折梅,伤感岁末的流逝。
- 若为看去乱乡愁:若是为了观看那复杂的乡愁。
- 江边一树垂垂发:江边的一树梅花正慢慢开放。
- 朝夕催人自白头:朝夕之间催人渐渐白头。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着高洁与清雅。
- 拟人:将梅花的开放与人们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 对仗:如“岁暮”与“乡愁”,形成意象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谊、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杜甫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友人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雪:象征纯洁与孤独,引发诗人的思乡情绪。
- 江边: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东阁官梅”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友谊
B. 高洁的情操
C. 时光的流逝
D. 对故乡的思念 -
“朝夕催人自白头”中“白头”指的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梅花的颜色
C. 心情的变化
D. 友谊的长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送别之情,但杜甫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反思,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变化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