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竺山二十咏》

时间: 2025-01-26 05:15:42

乍见作飞势,细听无唳声。

雪翎差仿佛,丹顶不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见作飞势,细听无唳声。
雪翎差仿佛,丹顶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初看它似乎在飞翔,仔细听却没有鸣叫声。
雪白的羽毛模糊可见,红色的顶冠却不分明。

注释:

  • 乍见:初看,突然看到。
  • 飞势:飞翔的姿态,状态。
  • 细听:仔细倾听。
  • 无唳声:没有鸣叫声,唳声是鸟的叫声。
  • 雪翎:雪白的羽毛。
  • 差仿佛:似乎不太清晰,模糊的样子。
  • 丹顶:指鸟类的红色顶冠,通常用于形容丹顶鹤。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鸟类的描写,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情感寄托。丹顶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作品涉及诗、词、文等多个领域,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借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鸟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乍见作飞势,细听无唳声”通过对鸟儿的观察,传达出一种似飞而非的状态,似乎暗示着一种失落感。鸟儿飞翔的姿态美丽而又优雅,但它却没有发出叫声,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接下来的句子“雪翎差仿佛,丹顶不分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模糊的境界,使人感到一种难以捉摸的美。雪白的羽毛和不清晰的红色顶冠形成了视觉上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和模糊感。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安静却又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乍见作飞势:初见之时,它似乎要飞起来,给人一种活泼的印象。
  2. 细听无唳声:仔细倾听,却听不到鸟的叫声,传达出一种静谧与孤独。
  3. 雪翎差仿佛:雪白的羽毛似乎模糊而不清晰,暗示着一种不确定感。
  4. 丹顶不分明:红色的顶冠不够鲜明,进一步强调了模糊与不清晰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比:飞翔的姿态与无声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意。
  • 意象:雪翎与丹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朦胧的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深刻感悟,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翔:象征自由、理想与追求。
  • 雪翎:象征纯洁与无暇,反映诗人对美的向往。
  • 丹顶:象征高贵与长寿,暗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 A. 麻雀
    B. 丹顶鹤
    C. 白鸽
    D. 鹰

  2. “乍见作飞势,细听无唳声”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烦恼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鹭》 by 白居易
  • 《鹤冲天》 by 欧阳修

诗词对比

  • 《白鹭》:同样描写鸟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但风格更为明快。
  • 《鹤冲天》:以鹤为主角,强调自由与理想,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1. 刘克庄的诗歌研究
  2. 宋代文学与文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