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时间: 2025-01-27 04:1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作者: 倪瓒 〔元代〕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往昔的伤感,不要再去追问前朝的事情,我又一次来到了越王台。鹧鸪在啼叫,东风吹来,草木变得青青,夕阳的余晖下,花朵依然盛开。我心中感到惆怅,独自吟啸,青山依旧在,故国的青苔覆盖了乔木。那时的明月,轻轻的影子,不知飞向了哪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伤心:心中悲伤。
- 莫问:不要询问。
- 前朝事:指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历史上的事情。
- 重上:再次登上。
- 鹧鸪啼处:指鹧鸪鸣叫的地方。
- 东风草绿:春天的东风吹来,草木复苏,变得绿意盎然。
- 怅然孤啸:感到惆怅,孤独地吟唱。
- 青山故国:指故乡的青山。
- 乔木苍苔:高大的树木上长满青苔。
- 明月:明亮的月亮。
典故解析:
- 越王台:传说中越王勾践的台榭,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
- 鹧鸪: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现孤独或思念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元代诗人,以水墨画和山水诗闻名,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倪瓒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故乡的怀念之际,结合个人经历,表达了对往昔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反思和对现状的无奈。开篇以“伤心莫问前朝事”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感基调,带有一种无奈与告别的意味。接着,通过重上越王台的举动,体现了对历史的追溯与思考,越王台不仅是一个地理的标识,更是历史情感的寄托。
接下来的描写,鹧鸪啼声、东风与草绿,呈现出春天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然而,诗人内心的孤独却与周围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惆怅的情绪。这种情感在“怅然孤啸”中得以升华,独自吟唱的行为虽是个人的孤独,却又显得格外深刻,映射出对故国的思念。
最后一句“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明月象征着永恒与相思,而“何处飞来”的疑问更是让人思索,月影仿佛在追溯过往的点点滴滴,蕴含着对美好回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用词精炼、意境深远,展现了倪瓒对历史与自身情感的深刻理解,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伤心莫问前朝事:表达对历史的无奈,不愿再去追问已逝的往事。
- 重上越王台:再次来到这个历史的象征之地,心中感慨万千。
-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内心的惆怅与对故国的思念,青山与苍苔的意象加深了孤独感。
-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明月象征着永恒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与个人情感结合,越王台象征着过往的辉煌与失落。
- 拟人:明月的“依依素影”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词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伤心”展开,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故国的思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与永恒,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
- 青山:象征故乡与历史,连接着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记忆。
- 鹧鸪:常用来表达孤独与思念,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东风:象征春天与希望,体现出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什么?
- A) 洛阳
- B) 越王台
- C) 长安
-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情感的思考?
- A) 喜悦
- B) 伤心
- C) 愤怒
-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答案:
- B) 越王台
- B) 伤心
- C) 春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倪瓒与李白在对月亮意象的描写,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豪放与洒脱,而倪瓒则更多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中的自然意象》
这些资料将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倪瓒及其作品,探索古代诗词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