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到城七绝句
作者:白居易 〔唐代〕
谏垣几见迁遗补,
宪府频闻转殿监。
独有咏诗张太祝,
十年不改旧官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变迁的感慨。诗人看到谏议大夫的职位几经迁移和补充,宪府内也时常听闻职务的轮换与调动。唯有张太祝(张九龄)在此间坚持吟咏诗歌,十年来依旧保持着他原来的官衔,没有改变。
注释:
- 谏垣:指谏议大夫的职位,古代负责劝谏的官员。
- 迁遗补:表示职位的更换或补充。
- 宪府:指宪官所居的府邸,负责国家法律与政务。
- 转殿监:指在殿内负责监视和管理事务的职务,通常与权力和地位相关。
- 张太祝:指张九龄,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其德才著称。
- 旧官衔:指原来的官职和头衔。
典故解析: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因其德才兼备而受到推崇。他在位期间曾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其清白和才华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借张太祝之名,表达了对他坚持与不变的钦佩,同时也反映出官场的变迁和不稳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关注民生疾苦。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官场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比张九龄的坚持与其他官员的频繁变动,表达了对官场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反映了唐代官场的更迭与变迁。前两句写官员职位的频繁更替,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现实的感慨;而后两句则通过对张九龄的赞扬,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官员的向往和对不变的珍视。诗歌中的情感由感慨转向敬佩,形成了一种情感的张力,给人以深思。
白居易的用词简单而内涵丰富,且富有音乐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整首诗没有华丽的修辞,却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官场的复杂与人性的坚守。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叹息变迁,更是在呼唤一种道德的坚守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谏垣几见迁遗补:官员职位变化频繁,令人感到不安与无奈。
- 宪府频闻转殿监:官场内外的变动频繁,体现了政治的不稳定。
- 独有咏诗张太祝:张九龄的坚持与不变,成为这动荡环境中的一股清流。
- 十年不改旧官衔:强调他坚守理想和职位的忠诚与坚定。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张太祝的稳定与其他官员的频繁变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象征:张九龄象征着理想官员的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动荡的感慨和对理想官员的赞美,强调坚持与忠诚的价值。
意象分析:
- 谏垣:象征着忠诚与劝谏之职,代表了理想的官员形象。
- 宪府:则代表权力与政治的中心,体现了官场的复杂性。
- 张太祝:是理想化的官员,象征着不变与坚持的美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重到城七绝句》中提到的张太祝是指谁? A. 张九龄
B. 张扬
C. 张维 -
诗中提到的“谏垣”是指什么? A. 官职名称
B. 地名
C. 一种诗歌形式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感慨与敬佩
C. 喜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白居易的《重到城七绝句》更多地关注个体官员的坚守,而杜甫则着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均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与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