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时间: 2025-01-25 17:42:55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 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望岳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话文翻译:

大岳(泰山)是什么样子呢?齐鲁大地的青山仍未完全看清。
自然的造化在此汇聚了神奇的秀美,阴阳交替分割了昏夜与清晨。
胸中激荡着曾经的云雾,眼角放眼远飞的归鸟。
我曾经攀登至此山的巅峰,俯瞰众山,显得渺小无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岱宗:泰山的别称,指代泰山的尊贵。
  • 齐鲁:指代齐国和鲁国,古代中国的两个诸侯国,泰山位于此地。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钟神秀:指自然的神奇和秀丽。
  • 荡胸:心中荡漾的情感。
  • 曾云:曾经的云雾,可能指山间云雾。
  • 决眦:形容目光极为专注,眼角放眼远方。
  • 层会:层层的峰会,山的顶峰。
  • 凌绝顶:攀登到山的最高点。

典故解析: 泰山自古以来被视为五岳之首,象征着尊贵与巍峨。古人常常以泰山作为抒发情感、表达抱负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深刻,内容丰富,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反映百姓困苦。

创作背景: 《望岳》作于杜甫游历泰山期间,正值其人生的困顿时期。通过对泰山的描写,寄托了他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望岳》是杜甫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开篇以“岱宗夫如何”引入,表现了对泰山的崇敬与探寻之情。接着,诗人以“造化钟神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出泰山的雄伟与神秘。在“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诗人既感受到自然的壮阔,又流露出内心的激荡与思索,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一句“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突出诗人攀登的壮志,也反映了他希望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人生的渴望,具有强烈的自我激励意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怀,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岱宗夫如何?
    向泰山询问它的神秘与伟大,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2. 齐鲁青未了。
    描述泰山的背景,齐鲁大地景色依旧青翠,暗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3.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赞美自然的造化和阴阳变化,暗示自然的神奇与对比。

  4.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诗人内心激荡,目光追随归鸟,既有对自然的感受,也有对人生的思索。

  5.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诗人攀登顶峰的经历,展现出一种超越与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造化钟神秀”暗喻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 对仗:如“阴阳割昏晓”体现了阴阳交替的对照。
  • 夸张:如“一览众山小”夸大了高处的视角。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渴望达到更高境界的理想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象征着伟大与崇高,代表追求理想的目标。
  • :象征着变幻与自由,表现自然的神秘。
  • :象征着归属与自由,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的《望岳》主要描绘了哪个山?

    • A. 华山
    • B. 泰山
    • C. 嵩山
    • D. 其他
  2. 诗中“荡胸生曾云”中的“荡胸”指的是什么?

    • A. 心中激动
    • B. 身体晃动
    • C. 思绪飘荡
    • D. 自然景象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自豪
    • C. 渺小
    • D. 无奈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但更强调了“白日依山尽”的壮阔场景和对人生瞬息万变的感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