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原收菽麦,下田插禾秧。
田头与地尾,一一意所量。
躬耕辨好怯,择种均丰荒。
所以终岁间,食米不及糠。
白话文翻译:
在高原上收获豆类和小麦,
下田里插种稻秧。
田的边头和地的尾巴,
每一寸都经过我细心的计算。
我亲自耕作,懂得好坏的选择,
在丰盈和荒芜之间合理选择作物。
因此整年下来,吃米的数量还不如糠。
注释:
- 菽:豆类作物。
- 禾秧:指稻秧。
- 田头与地尾:指耕作的每一寸土地。
- 躬耕:亲自耕作。
- 好怯:好与坏,指对作物的选择。
- 食米不及糠:意味着收成不丰,米的数量不够,只能吃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农耕生活,思想上提倡简朴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创作背景:
该诗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实观察,强调勤劳耕作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了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的农耕生活,展现了农村的自然景观和农民的辛勤劳作。诗的开头就以“高原收菽麦,下田插禾秧”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农村场景,描绘了春夏交替时节,农民们忙碌于田间的情景。接下来的“田头与地尾,一一意所量”更是强调了农民对土地的珍视和细心,表达了在耕作中对每一寸土地的认真负责。
“躬耕辨好怯,择种均丰荒”则体现了农民在耕作中善于选择和总结经验的重要性,强调了对自然条件的敏感把握和对丰收的期待。最后一句“所以终岁间,食米不及糠”则引人深思,反映了尽管辛勤耕作,但生活依然艰辛,米的收成不足以填饱肚子,暗示着农民的辛苦与不易。整首诗在叙述中充满了对农民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原收菽麦:描述农民在高原地区收获豆类和小麦,展现了自然的丰饶。
- 下田插禾秧:接着描绘农民在田间插种稻秧,显示出农忙的季节。
- 田头与地尾,一一意所量:强调诗人对每一寸土地的珍视与计算,体现了农民的细致与认真。
- 躬耕辨好怯,择种均丰荒: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作物选择的经验,体现出农民的智慧。
- 所以终岁间,食米不及糠:总结全诗,表达尽管努力耕作,收成却不丰,显示出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收菽麦”和“插禾秧”形成对仗,体现工整之美。
- 比喻:隐约表达农民的生活艰辛与不易,将“米”和“糠”作为生活水平的象征。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与农耕活动,传达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真实状态,以及在艰辛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在描绘自然与劳动的和谐之余,也传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原:象征着广阔、自然的环境,代表着农民的生存空间。
- 禾秧:象征着希望与未来,代表着农民的辛勤劳动。
- 米与糠: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贫瘠,呈现出农民的生活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原收菽麦”的意思是: a) 在低地收获豆类和小麦
b) 在高原地区收获豆类和小麦
c) 收获稻谷 -
“田头与地尾”主要强调什么? a) 田地的大小
b) 对每一寸土地的珍视和计算
c) 农作物的种类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望与辛苦
c)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对比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但曹勋更强调农民的辛勤与艰辛,而陶渊明则更多展现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