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尤端明四首
作者: 李曾伯
身际乾淳盛,家传祖笏棠。
典型周大雅,人物鲁灵光。
厚德千钧重,明时一鉴亡。
哲人今已矣,梦卜负岩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尤端明的追悼。诗中提到尤端明身处繁华盛世,家族传承显赫。其才华和品德如同周公与鲁公般卓越,但在这个明亮的时代,他却已离去。诗人感叹,厚重的德行如千钧之重,而在这盛世中,明智的鉴赏者却已逝去,留下的只有对他的梦境和追忆。
注释:
- 身际: 身处,生活于。
- 乾淳盛: 指当时的社会繁荣昌盛。
- 祖笏棠: 指家族传承的荣光,笏是古代官员的象征。
- 典型: 典范,模范。
- 厚德千钧重: 形容品德深厚,影响巨大。
- 明时一鉴亡: 指在这个明亮的时代,智慧的鉴赏者已逝。
- 哲人: 指有智慧的人,此处特指尤端明。
- 梦卜: 通过梦境来占卜或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于文化繁荣的时期,以擅长古诗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的思考,风格深沉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尤端明是作者的友人或知己,其去世让诗人深感惋惜。诗中通过对尤端明的赞美和追忆,反映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代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李曾伯对尤端明的怀念与敬仰。开篇“身际乾淳盛,家传祖笏棠”即点明了尤端明的身世与地位,展示了他在当时社会的光辉形象。接下来的“典型周大雅,人物鲁灵光”则借用历史人物的典范,进一步强调了尤端明的卓越与品德。诗人用“厚德千钧重”来形容尤端明的品德,呈现出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而“明时一鉴亡”则表达了对他离世的惋惜与无奈,仿佛在说即使在这个光明的时代,也难以找到如此智慧的人。最后一联“哲人今已矣,梦卜负岩廊”则使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哲理的深度,诗人追忆往昔,与已故的友人建立起一种梦境的联系,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际乾淳盛: 身处于盛世之中,生活富足。
- 家传祖笏棠: 家族的荣光与传承,自古以来的荣耀。
- 典型周大雅: 像周公那样的典范,具有高尚的品德。
- 人物鲁灵光: 像鲁公那样的人物,才华横溢。
- 厚德千钧重: 深厚的德行如千钧之重,表达其影响力。
- 明时一鉴亡: 在明亮的时代,真正的鉴赏者却已离世。
- 哲人今已矣: 智者已去世,表露出悲伤。
- 梦卜负岩廊: 通过梦境怀念他,感到对往事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 “厚德千钧重”,将道德比作重物,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 诗句之间有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典故: 引用周公和鲁公,赋予诗歌更深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尤端明的追悼与怀念,表达了对人才的钦佩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和失去的悲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乾淳盛: 象征繁荣的时代。
- 祖笏棠: 象征家族的荣耀与尊严。
- 厚德: 象征品德与道德。
- 哲人: 象征智慧与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典型人物是: A. 周公
B. 孔子
C. 李白
D. 杜甫 -
诗人对尤端明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怀念与敬仰
C. 讽刺
D. 忽视 -
“厚德千钧重”中的“千钧”比喻: A. 轻松
B. 重量
C. 重要性
D. 价值
答案:
- A. 周公
- B. 怀念与敬仰
- C. 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夜泊牛渚怀古》与《挽尤端明四首》都表达了对往事和故人的怀念,但前者侧重于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后者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和道德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