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山亭》
时间: 2025-01-27 03:3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山亭
作者:张鎡〔宋代〕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
竹槛气寒,莼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
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
无绪。空望极霓旌,锦书难据。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
犀奁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
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
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白话文翻译
在幽梦刚刚回归的时候,重重阴云尚未散去,晨曦的微光吹拂着细雨。
竹篱笆上冷意袭来,莼菜畦头的声音轻轻摇曳,新的绿意隐约传来南浦的方向。
此时无人经过,朱红的回廊才刚刚半开。
我无所适从,空望那遥远的彩旗,锦绣的书信难以寄托我的思绪。
青苔的小径使我追忆往昔,心中惦念着谁曾陪伴我在秋千上玩耍,彩绳缠绕在芳香的柱子上。
犀角的窗帘卷起,凤形的枕头孤零零地放着,想必我也曾几度在这里凝望。
如何能让她来呢?花雾缭绕在小堂的深处。
我想留住这份情感,直到老去也不想让她离去。
注释
- 幽梦:指梦境中的幽静情景。
- 重阴:指厚重的云层。
- 晨曦:早晨的光亮。
- 竹槛:竹子编成的栏杆。
- 莼畹:指莼菜的种植地。
- 朱户:红色的门。
- 霓旌:五彩的旗帜。
- 锦书:用华美的纸张写的信件。
- 苔径:青苔覆盖的小路。
- 犀奁:犀牛角制成的窗帘。
- 凤枕:形状像凤的枕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鎡,字子仪,号瑶华,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沉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宴山亭》创作于一个清幽的早晨,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中描写的景象与情感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宴山亭》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词,字句间流露出细腻的情感与优雅的意境。整首诗的开篇以“幽梦初回,重阴未开”引入,勾勒出一个朦胧的清晨场景,重重的阴云尚未散去,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晓色吹成疏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轻柔的细雨之中,感受到清晨的寒意与安静。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伴侣的思念。尤其在“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这一句,通过对小径和秋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怀旧情绪。诗人用“彩绳芳柱”来象征那段美好的时光,令人心生向往。
最后几句“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则表达了诗人对爱人到来的渴望与无奈,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梦初回:刚刚醒来的梦境,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重阴未开:云层厚重,象征着情感的压抑。
- 晓色吹成疏雨:晨光下的细雨,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 竹槛气寒:竹子编成的篱笆散发着寒气,体现出孤寂的环境。
- 莼畹声摇:莼菜的声响,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温柔。
- 新绿暗通南浦:新绿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对未来的向往。
- 未有人行:环境的寂静,进一步突出孤独的情感。
- 无绪:心中无所依靠,感受到情感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结合,例如“花雾绕小堂”暗示着美好的情感被迷雾掩盖。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莼畹声摇”,让人感到生命的律动。
- 对仗:如“晓色吹成疏雨,竹槛气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与内心的孤独,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爱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雨:代表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竹槛:象征着清幽与自然。
- 秋千:暗示着童年无忧的快乐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幽梦”指的是什么?
A. 梦中的景象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A -
“新绿暗通南浦”中“新绿”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过去的回忆
C. 孤独的心情
答案:A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迷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如梦令》描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宴山亭》的情感基调相似,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张鎡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