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窗》

时间: 2025-01-11 07:48:27

寂寂东窗午梦残,更堪春雨作春寒。

蛮童未报煎茶熟,一卷南华枕上看。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东窗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寂寂东窗午梦残,更堪春雨作春寒。
蛮童未报煎茶熟,一卷南华枕上看。

白话文翻译:

在静谧的东窗下,午后的梦境已经破碎,
春雨更是增添了几分寒意。
那个小童还未告诉我茶已经煮好,
我只是在枕上静静地读着《南华经》。

注释: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或孤寂的样子。
  • 东窗:指东面的窗户,象征着早晨的阳光。
  • 午梦残:午后的梦境已破碎,表示梦境的消逝。
  • 春寒:春天的寒冷,因春雨而更加明显。
  • 蛮童:指少数民族的年轻男孩,这里可以解作年幼的侍童。
  • 煎茶熟:指茶水已煮好。
  • 南华:指《南华经》,是道教经典。

典故解析:

《南华经》是道教的经典,作者是老子,书中涵盖了哲学思想和道德教义。陆游引用此典故,可能表达他对道家哲学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建立与北方金朝的压迫,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

《东窗》作于陆游晚年,彼时他已历经沧桑,心中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感慨万千。这首诗通过描绘静谧的午后场景,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东窗》是一首描写春日午后静谧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寂寂东窗午梦残”传达出一种清幽的意境,东窗下的静谧与午后的残梦,似乎将诗人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境界。然而,随之而来的“春雨作春寒”则打破了这种平静,春雨的寒意不仅让人感到气候的变化,也暗指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无奈。

“蛮童未报煎茶熟”一句则通过小童的形象,增添了生活的细节与气氛。小童的存在象征着生活的日常,而他未能及时告知茶水已熟,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中的某种失落感。结尾“一卷南华枕上看”则将诗人的思绪带回到哲学的沉思中,读《南华经》不仅是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也是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体来看,诗歌在细腻的生活描写中融入了哲学思考,展现了陆游对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寂东窗午梦残:描绘了一个寂静的东窗下,午后的梦境已破裂,给人一种孤独而恍惚的感觉。
  2. 更堪春雨作春寒:春天的雨水增添了寒意,暗示着外界环境对内心情感的影响。
  3. 蛮童未报煎茶熟:小童未能及时告知茶水已熟,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时间的流逝。
  4. 一卷南华枕上看:结尾处转向哲学思考,读着《南华经》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寂寂”与“更堪”形成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比喻:用春雨比喻心情的寒冷,表现出内心的惆怅。
  • 意象:如“东窗”、“春雨”、“蛮童”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表达了陆游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 东窗:象征着晨光与新的开始,亦是静谧的象征。
  • 春雨:象征着温柔与寒冷,描绘对生命的细腻感受。
  • 蛮童:代表生活中的琐碎与纯真,增添生活气息。
  • 南华:代表哲学的思考与追求,展示了诗人的内心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窗”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春天的花朵
    C. 午后的梦境
    D. 寂静的环境

  2. 诗中提到的“蛮童”指的是? A. 小孩子
    B. 侍童
    C. 农民
    D. 商人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B. 对哲学的思考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东窗》与李白的《静夜思》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孤独感,但陆游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陆游诗文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