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九日午睡觉复酣卧至晚戏作》
时间: 2025-01-25 23:0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月十九日午睡觉复酣卧至晚戏作
作者:陆游 〔宋代〕
枕痕著面眼芒羊,
欲起元无抵死忙。
拥被却寻初断梦,
掩屏重拨欲残香。
雪云虽散寒犹紧,
春意将回昼已长。
老去此身无著处,
华胥真恐是吾乡。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的十九日,我午睡时面上留下了枕痕,
想要起身却觉得无比疲倦,根本不想离开床铺。
在被子里寻觅那刚刚断开的梦,
掩上屏风又想重温那欲散未散的香气。
虽然雪云已经散去,但寒气仍然紧逼,
春意虽将回归,但白昼已是漫长。
年纪渐长,身子无处可归,
华胥的幻境让我恐惧,竟然是我的故乡。
注释:
- 枕痕:枕头留下的痕迹。
- 芒羊:眼睛朦胧,像羊一样。
- 欲起元无抵死忙:想要起床但感到无比疲惫。
- 拥被却寻初断梦:在被子里寻找刚刚断开的梦。
- 掩屏重拨欲残香:掩上屏风再去回味那欲散未散的香气。
- 雪云虽散寒犹紧:雪云虽然散去,但寒冷依旧。
- 春意将回昼已长:春天的气息将要回归,白昼却已变得漫长。
- 老去此身无著处:年纪渐长,身体无处可依。
- 华胥真恐是吾乡:华胥的幻境让我感到恐惧,竟然是我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闲云,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风格质朴、深情,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腊月,冬季寒冷,诗人因疲惫而午睡,表达对生活闲适状态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腊月十九日午睡觉复酣卧至晚戏作》是陆游在冬日午睡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悟。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午睡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诗人以“枕痕著面眼芒羊”描绘了午睡后的状态,朦胧的眼神和面上的枕痕,生动地传达了睡意未消的状态。接着,诗人又写到起身的无奈与懒惰,表现出一种对疲惫生活的真实感受。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能感同身受,体验到那种难以割舍的慵懒。
随后,诗人通过“拥被却寻初断梦,掩屏重拨欲残香”的句子,展现了他对梦境的眷恋,梦中散发的“香气”象征着美好回忆的缠绵,让他不愿醒来,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最后几句则转向对人生和时光的沉思,雪云散去,春意回归,但寒冷依旧,年岁渐长的诗人感到身体的无处归依,华胥的幻境令人恐惧,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整首诗在闲适中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痕著面眼芒羊:描写诗人睡醒后面部的枕痕,眼神迷离,表现出睡意未消。
- 欲起元无抵死忙:想要起床却觉得无比疲倦,不想离开温暖的床铺。
- 拥被却寻初断梦:在被子里想要寻觅刚刚断开的梦境,展现对梦的留恋。
- 掩屏重拨欲残香:掩上屏风,试图重温那若隐若现的美好香气,象征美好回忆。
- 雪云虽散寒犹紧:雪云虽然散去,但寒冷的天气依然存在,反映外部环境的严酷。
- 春意将回昼已长:春天即将回归,白昼却已经变得漫长,暗示时间的流逝。
- 老去此身无著处:年纪渐长,身体无处可依,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
- 华胥真恐是吾乡:华胥的幻境使人感到恐惧,似乎是对现实的逃避,表达对故乡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华胥”用来引申诗人的内心感受。
- 拟人:将梦境和香气赋予生命,体现情感的细腻。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午睡的场景,反映了对生活的享受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枕痕: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疲惫。
- 香气:代表着美好的记忆和对往昔的回忆。
- 雪云:象征着寒冷和孤寂的生活环境。
- 华胥:寓意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内心的渴望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起元无抵死忙”的意思是: A. 想要起床却觉得很忙
B. 想要起床却非常疲惫
C. 想要起床却无所事事 -
“雪云虽散寒犹紧”中“寒犹紧”的意思是: A. 依旧寒冷
B. 变得温暖
C. 逐渐散去 -
诗中提到的“华胥”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梦境
B. 现实的无奈
C. 理想与幻想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腊月十九日午睡觉复酣卧至晚戏作》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结合。陆游的诗更为细腻,体现了对冬季寒冷的感慨;而杜甫则表达了对春雨的感激与希望,反映出不同季节带来的情感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