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时间: 2025-01-11 08:1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
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
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白话文翻译:
在上国的庭院前,栽种的草是从汉水的浔阳移来的。
虽然朱门已经换了地方,玉树依然在这里留下了阴影。
艳丽的色彩凝聚而成,清香让人难以再次寻觅。
光华如同少年佩戴的饰品,柔软如同美人的心肠。
惋惜晚霞中蕴含着远方的思念,独自吟唱在空旷的幽境中。
寄托我对知音的期望,愿与你共奏那在风中响起的琴声。
注释:
- 上国:指的是中国的都城,这里指的是长安。
- 汉水:指汉江,流经陕西,是古代重要的水道。
- 朱门:指的是豪门大户的门。
- 玉树:形容美丽的树木,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艳彩:鲜艳的色彩。
- 光华:指光亮的华彩。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诗歌以清新脱俗、风格多样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的蕙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蕙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开头两句以“上国庭前草”和“移来汉水浔”描绘了蕙兰的来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朱门与玉树的对比,传达出社会地位的转变,而美丽的蕙兰依然生长,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诗中“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描绘了蕙兰的美丽与香气,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难以再现的佳境。后面的“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则通过意象的对比,反映出美与情感的交织,呈现出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最后两句“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诗人孤独地吟唱,表达了对知音的深切期盼,寄托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望。这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而深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国庭前草:描述诗人所处的环境,表明其对美好事物的细致观察。
- 移来汉水浔:蕙兰的来源暗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 朱门虽易地:反映社会变迁和人事无常。
- 玉树有馀阴:美好事物的存在,尽管环境改变。
- 艳彩凝还泛:对蕙兰色彩的赞美,强调其独特的美。
- 清香绝复寻:美丽的香气难以再寻,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光华童子佩:将美丽与青春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柔软美人心:美的象征,与情感相结合。
- 惜晚含远思:晚霞中隐含对远方的思念,表达孤独感。
- 赏幽空独吟:在幽静的空间中独自吟唱,显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寄言知音者:表达对理解自己的人寄托期望。
- 一奏风中琴:希望与知音共享美好,传递出深厚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光华童子佩”比喻青春的光辉。
- 对仗:如“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意。
- 拟人:如“清香绝复寻”,使香气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蕙兰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它折射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蕙兰:象征高洁的品德和美好的追求。
- 朱门:代表着封闭的豪门生活。
- 玉树:象征美好与繁荣。
- 清香:代表美好的感受和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水”是指哪个河流?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汉江
- D. 珠江
-
“寄言知音者”中的“知音”指什么?
- A. 家人
- B. 朋友
- C. 理解自己的人
- D. 爱人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 A. 朱门
- B. 蕙兰
- C. 玉树
- D. 风中琴
答案:
- C. 汉江
- C. 理解自己的人
- B. 蕙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更加强调历史的沧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复苏与生命轮回,表达对离别的感慨,与刘禹锡的孤独吟唱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