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中暑退赠乐天
刘禹锡
暑服宜秋著,清琴入夜弹。
人情皆向菊,风意欲摧兰。
岁稔贫心泰,天凉病体安。
相逢取次第,却甚少年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气候变化和人们的情感。作者感叹,夏装在秋天仍然适合穿着,夜晚弹奏清雅的琴声。人们的情绪都趋向于菊花的盛开,而秋风似乎要摧毁兰花。虽然年岁丰收,但内心却因贫困而安泰,秋天的凉爽使得身体健康。相逢时光虽然平常,但却让人感到年轻的欢愉。
注释:
- 暑服:指夏天的衣服,宜:适合。
- 清琴:形容琴声清雅。
- 菊:象征深秋,菊花在此时盛开,代表人们的情感寄托。
- 兰:兰花在古代常与高洁、雅致相关,风意欲摧兰,暗示风的凉意对美好事物的影响。
- 岁稔:丰收的年份,指农业的丰收。
- 贫心泰:虽然生活贫困,但内心却很安宁。
- 取次第:指相遇的过程,随意而自然。
- 少年欢:青春的快乐,强调即使在平常的相遇中也能感受到年轻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石头,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刘禹锡生于盛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曾官至礼部侍郎,但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气候转凉之际,作者通过描绘秋季的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中暑退赠乐天》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中流露出作者对秋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两句,借助对衣着和音乐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气候特征,透过“暑服宜秋著”一语,便让人感受到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在这样的气候中,夜晚的琴声显得格外清幽,给人以宁静与悠然的心境。
接下来,诗人转向人情与自然的关系,提到“人情皆向菊”,菊花在秋季的盛开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向往与寄托。而“风意欲摧兰”则暗示着自然界的无情与人心的脆弱,仿佛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惋惜。
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尽管生活贫困,但内心依然泰然自若,显示出一种豁达的心态。最后,作者提到相逢的快乐,强调即使在平常的相聚中,也能感受到青春的欢愉。这种乐观的态度,使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人情味,令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暑服宜秋著:即使是秋天,仍觉得夏天的衣服合适,表现季节之间的温差。
- 清琴入夜弹:夜间弹奏清雅的琴声,描绘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人情皆向菊:暗指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情寄托,菊花在秋季象征着坚韧与高雅。
- 风意欲摧兰:秋风的到来让兰花受到威胁,象征着美好事物的脆弱。
- 岁稔贫心泰:生活虽贫困,但内心却安宁,体现出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
- 天凉病体安:凉爽的天气让身体感到舒适,反映出对健康的珍惜。
- 相逢取次第:相见的过程轻松自然,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 却甚少年欢:尽管生活平淡,但相聚时刻依然充满青春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情与菊花、兰花相提并论,赋予植物以情感。
- 对比:通过“岁稔”与“贫心”,展现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 拟人:赋予风以“欲摧”的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对人情温暖的珍视,以及在生活困顿中依然保持心灵宁静的积极态度,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秋:象征成熟与收获,也代表着生命的循环。
- 菊:深秋的代表花卉,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格。
- 兰:代表着优雅与清丽,但在风中显得脆弱。
- 琴: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宜秋著”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衣服?
- A. 夏季
- B. 秋季
- C. 冬季
-
诗中提到的“人情皆向菊”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对生活的悲观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菊花的厌恶
-
诗中提到的“岁稔贫心泰”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 A. 享受生活
- B. 安然处世
- C. 感到忧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白居易的《秋夕》
诗词对比:
- 杜甫《秋兴八首》:同样描绘秋天的情景,但多了些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出对社会的关注。
- 白居易《秋夕》:侧重于秋夜的寂静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刘禹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