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郡斋神答乐天》

时间: 2025-04-28 05:01:13

虚白堂神传好语,二年长伴独吟时。

夜怜星月多离烛,

日滉波涛一下帷。

为报何人偿酒债,引看墙上使君诗。

意思解释

代郡斋神答乐天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虚白堂神传好语,二年长伴独吟时。
夜怜星月多离烛,日滉波涛一下帷。
为报何人偿酒债,引看墙上使君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神灵在虚白堂里传授了美好的话语,已经陪伴我两年,独自吟唱。
夜晚怜惜那星星和月亮,常常把烛光退去,白天波涛翻涌似乎在帐帷之下。
为了报答谁的酒债,我引着目光去看墙上的使君之诗。


注释:

  • 虚白堂:指一种清幽的书房或禅房,象征着宁静和雅致。
  • 神传好语:神灵传授美好的话语。
  • 二年:指作者在这段时间内独自吟咏的时光。
  • :怜惜、怜悯。
  • 滉波涛:指波涛汹涌的景象,表现出日间的喧嚣。
  • 偿酒债:意指回报他人的酒情。
  • 使君:指乐天,元稹的朋友。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酒债”可能暗示了朋友间的情谊和相互的关照,体现了唐代文人间常有的饮酒作诗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马子,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诗风多样,既有清新明快的描写,也有深沉沉郁的情感。元稹的作品常涉及友情、爱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交往密切的时期。两人常以诗会友,互相切磋,诗中反映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代郡斋神答乐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对夜晚星月的描绘和日间波涛的比喻,传达了作者在宁静与喧嚣之间的内心感受。开头提及的“虚白堂神”不仅是对空间的描写,也隐含着一种超脱的心境。神灵的语言,犹如心灵的启迪,让诗人在孤独中找到了伴侣,尽管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夜晚的“星月”和“离烛”展示了诗人对静谧时光的珍惜,而“日滉波涛”则映射了白天生活的繁忙与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诗的最后一句“为报何人偿酒债”引发读者深思,既是对酒友情谊的追忆,也流露出对生活中责任和期盼的感慨。整首诗通过清新而富含哲理的描写,体现了元稹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思考,既有个体的孤独感,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出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虚白堂神传好语:神灵在虚白堂中传递美好的话语,象征灵感与智慧。
  2. 二年长伴独吟时:诗人独自吟唱已有两年,表现出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3. 夜怜星月多离烛:夜晚怜惜星月,却因烛光而显得孤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4. 日滉波涛一下帷:白天波涛翻滚,犹如生活的喧嚣,形成夜晚的对比。
  5. 为报何人偿酒债:诗人思考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想要回报他人。
  6. 引看墙上使君诗:通过观看墙上的诗作,感受到与友人的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星月比作美好情感的象征。
  • 对仗:夜与日、静与喧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与友谊的深刻思考,既体现了个体的内心挣扎,又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的两面,展现了他对友情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白堂: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星月:象征美好、思念与孤独。
  • 波涛:象征生活的忙碌与喧嚣。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中所提到的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反映出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虚白堂”指的是什么?

    • A. 酒馆
    • B. 书房
    • C. 花园
    • D. 客厅
  2. 诗人提到的“酒债”是指什么?

    • A. 财务债务
    • B. 朋友间的情谊
    • C. 个人的负担
    • D. 家庭责任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自然风光
    • B. 友情与孤独
    • C. 爱情故事
    •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琵琶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元稹 vs. 白居易:两位诗人都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们的作品都注重情感的表达与生活的描写,尽管风格上有所不同,白居易更倾向于平易近人的叙述,而元稹则多了一份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