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酆都观·仙都观
作者: 周敦颐 〔宋代〕
原文展示:
山盘江上虬龙活,
殿倚云中洞府深。
钦想真风杳何在,
偃松乔柏共萧森。
白话文翻译:
山势如虬龙蜿蜒于江上,殿宇依云而建,洞府幽深。心中向往那真实的清风,不知去向何处,而松树与高大的柏树一同在萧瑟的风中摇曳。
注释:
- 虬龙: 形容山势的奇特和蜿蜒,像龙一样盘旋。
- 殿: 指建筑物,通常指寺庙或宫殿。
- 云中: 形容高耸入云,极为高大。
- 洞府: 指山中的洞穴,隐秘而幽深的居所。
- 钦想: 心中渴望、向往。
- 真风: 指真实的、清新的风,象征着自然和超脱。
- 偃松: 倚靠的松树,形容松树的姿态。
- 乔柏: 高大的柏树,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典故解析:
“酆都”是古代传说中的阴间,常用来象征神秘与超脱。周敦颐在此提到仙境,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希声,号守拙,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简练,常常蕴含哲理,尤其擅长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敦颐对道教哲学的探索及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之时。酆都观是一个道教观念中的理想境地,周敦颐借此表达对理想人生和自然风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周敦颐的《题酆都观·仙都观》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自然境界,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山盘江上虬龙活”引入,展现了江山的雄伟气势,山势如龙,蜿蜒而过,生动形象。接着“殿倚云中洞府深”,将建筑与自然结合,恰似道教中所追求的隐逸生活,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钦想真风杳何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真风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在此感叹其不可得。而最后一句“偃松乔柏共萧森”则通过对松柏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的宁静与坚韧,仿佛在低语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周敦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教思想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盘江上虬龙活: 描绘了自然景观,强调山的曲折与生动,给人以灵动之感。
- 殿倚云中洞府深: 通过高耸的建筑与深邃的洞府,展现了道教的神秘与深邃。
- 钦想真风杳何在: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渴望与追寻。
- 偃松乔柏共萧森: 以松柏的姿态象征长久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 山如虬龙,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和诗人内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 象征坚韧与不屈。
- 江: 流动的生命,象征时间与变化。
- 云: 代表自由与飘逸。
- 松柏: 象征长寿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虬龙”形容的是?
- A. 江水
- B. 山势
- C. 建筑
-
“真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
- B. 诗人的向往
- C. 生命的流逝
-
诗中的“偃松乔柏”主要表达了?
- A. 自然的宁静
- B. 山的雄伟
- C. 建筑的高耸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对比周敦颐的《题酆都观·仙都观》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周敦颐更强调内心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周敦颐的生平及其理学思想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