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酆都观·宿山房》

时间: 2025-01-10 22:47:40

久厌尘坌乐静元,俸微犹乏买山钱。

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酆都观·宿山房
作者: 周敦颐

久厌尘坌乐静元,
俸微犹乏买山钱。
徘徊真境不能去,
且寄云房一榻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虽然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但因为微薄的俸禄,依然买不起理想的山居环境。他在真境中徘徊,却无法真正离开,只能在云雾缭绕的房间里寄宿,暂时安卧片刻。

注释:

  • 尘坌:尘世的喧嚣和繁杂事物。
  • 俸微:微薄的工资或俸禄。
  • 山钱:购买山林居所的费用。
  • 真境:理想的境界或真实的景象。
  • 云房:云雾缭绕的房屋,象征清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哲学家。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阐发。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典雅,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敦颐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在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让许多士人感到失望,周敦颐也因此追求一种更加清净、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周敦颐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的无奈。首句“久厌尘坌乐静元”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的渴望,体现了其内心深处渴求超脱的情感。紧接着,诗人用“俸微犹乏买山钱”揭示了自身经济条件的拮据,进一步深化了厌世情绪的根源。接下来的“徘徊真境不能去”则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诗人虽然在理想的境界中徘徊,却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一句“且寄云房一榻眠”则是诗人面对现实的妥协,选择在云雾缭绕的房间中暂时安歇,既透露出一种对宁静的向往,也包含了生活的无奈与妥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厌尘坌乐静元”:长久以来厌倦了世俗的喧嚣,乐于追求宁静的本性。
  • “俸微犹乏买山钱”:微薄的俸禄尚且不足以购买山林居所。
  • “徘徊真境不能去”:在理想的境界中徘徊,却始终无法到达。
  • “且寄云房一榻眠”:只能暂时寄居于云雾缭绕的房间中安睡。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云房”比喻为诗人理想的栖息地,象征着清幽与宁静。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繁杂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坌:象征世俗的繁杂和喧嚣。
  • 山钱:象征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真境: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
  • 云房:象征一种暂时的安逸与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什么生活感到厌倦? A. 宁静生活
    B. 尘世的喧嚣
    C. 隐居生活

  2. 诗中“俸微”指的是什么? A. 微薄的工资
    B. 丰厚的收入
    C. 高官厚禄

  3. 诗人选择在哪里暂时安眠? A. 山顶
    B. 云房
    C. 草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终南山》: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杂诗》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周敦颐的诗更加强调对现实的无奈和矛盾,而王维的诗则较为悠然自得,展现了对自然的纯粹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周敦颐年谱》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