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0:20: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其三
作者: 王陆一 〔近代〕
丹雘峙重楹。劫火频经。
倭儿闲上大明坟。
不是孝陵歆野祭,端种繁樱。
平野碧芜匀。春毂盈盈。
是谁相顾定倾城。
还趁紫金山气好,万马晴旌。
白话文翻译:
诗人描绘了重檐高阁的景象,经历了多次劫难的地方,倭贼悠闲地踏上了大明的坟墓。这里不是孝陵的祭祀之地,而是盛开的樱花。平坦的野地一片碧绿,春天的气息盈盈而至。是谁在相互凝视,必将倾倒整个城市?趁着紫金山的气候恰好,万马奔腾,旌旗飘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丹雘:指红色的建筑,可能是指朝代的建筑风格。
- 重楹:重重的柱子,形容建筑的雄伟。
- 倭儿:指日本人,历史上曾对中国进行侵略。
- 孝陵:指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 歆野祭:指祭祀大典。
- 繁樱:繁盛的樱花,象征美丽和春天的到来。
- 盈盈:形容春天的气息,轻盈而充满生机。
典故解析:
- 大明坟:指的是明朝的皇帝陵墓,暗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 紫金山:位于南京,是明朝的皇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陆一,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创作多以历史为背景,情感深邃,常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遗址的描绘,表达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陆一的《浪淘沙 其三》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历史感,描绘了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的遗迹。诗中开头的“丹雘峙重楹”,既是对古代建筑的描绘,也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倭贼的闲适,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现实的冷酷。接下来的“不是孝陵歆野祭,端种繁樱”,则揭示了祭祀与春天的交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轮回。整首诗在春天的生机中掺杂着历史的沉重,使得读者在细腻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一句“万马晴旌”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彰显了希望与活力,令整首诗在抒情中升华至宏大的气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雘峙重楹:描绘高大的红色建筑,象征历史的辉煌。
- 劫火频经:经历了多次劫难,指出历史的动荡。
- 倭儿闲上大明坟:倭贼无所顾忌地来到大明的遗址,反映了对历史的侵犯。
- 不是孝陵歆野祭,端种繁樱:强调这里不是传统祭祀的地方,而是春天的繁花似锦,形成对比。
- 平野碧芜匀: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渲染了生机。
- 是谁相顾定倾城:暗示某种力量的凝聚,即将改变整个城池的命运。
- 还趁紫金山气好,万马晴旌:在良好的气候下,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遗址比作过去的辉煌。
- 对仗:如“平野碧芜匀,春毂盈盈”,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繁樱”、“万马晴旌”展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在历史的沉重中寻找生机,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雘: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文化。
- 倭儿:代表外敌入侵,历史的伤痛。
- 繁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紫金山:代表着明朝的文化根基与历史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丹雘”在诗中指的是( ) A. 绿色植物
B. 红色建筑
C. 水流
D. 山脉 -
诗中提到的“倭儿”指的是( ) A. 汉人
B. 日本人
C. 朝鲜人
D. 西方人 -
“平野碧芜匀”描绘的是( )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王陆一的《浪淘沙 其三》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在意象上都呈现了春天的生机,但前者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沉重与反思,而后者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与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研究》
- 《王陆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