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居宁画草虫》
时间: 2025-01-10 22:31: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人画虎鹄,尚类狗与鹜。
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
行者势若去,飞者翻若逐。
拒者如举臂,鸣者如动腹。
跃者趯其股,顾者注其目。
乃知造物灵,未抵毫端速。
毘陵多画工,图写空盈辐。
宁公实神授,坐使群辈伏。
草根有纤意,醉墨得已熟。
权豪不可致,节行今仍独。
白话文翻译
古人画虎和鸿雁,画得像狗和野鸭。
而如今看这幅画的虫子,形态和意象都俱全。
走动的像要离去,飞的像是被追逐。
抵挡的如同举起手臂,鸣叫的像是在动肚子。
跳跃的蹦跳着它的腿,回头的注视着它的眼睛。
因此明白了造物的灵动,未必比笔尖的速度慢。
毘陵有很多画工,画出的作品空灵而盈满。
宁公确实是神灵所授,坐使众人都心服口服。
草根有细腻的意趣,醉墨间已然熟悉。
权贵无法追求,节操如今依然独立。
注释
- 虎鹄:古代画作中的虎和鸿雁,象征力与美。
- 羽虫:指有翅膀的小虫子,形态生动。
- 行者:走动的虫子,形象生动。
- 拒者:指防御的虫子,形态如同举手。
- 鸣者:发声的虫子,像是肚子在动。
- 毘陵:古地名,指画工众多的地方。
- 宁公:指诗中所称的画家,因其技艺高超而受人尊重。
- 草根:比喻细腻的意趣,蕴含深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德润,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动形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深刻的哲理和对社会的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成作于梅尧臣对画虫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的尊重与欣赏,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与体悟。诗中表达了他对画工技艺的赞美以及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诗歌鉴赏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虫子的形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观察与理解。开头部分通过比较古人所画的动物与今人所画的虫子,表现出艺术创作中形与意的统一。作者将虫子的动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表达了对微小生命的尊重与欣赏。通过对虫子不同动作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虫子的生动形象,也隐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乃知造物灵,未抵毫端速”一句,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画工的灵感来源于自然,艺术的灵动与生命的真实相辅相成。梅尧臣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画工技艺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权贵的反思,展现了一种高洁的节操与独立的人格。
整首诗在寓意上既具哲理性,又有直观的艺术性,通过细腻的描绘,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造诣,又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画虎鹄,尚类狗与鹜。
这是对古代画作的回顾,表明古人虽然画得生动,但失去了真实的灵动感。 -
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
这里转而赞美现当代画家对虫子的描绘,强调了形态与内涵的完美结合。 -
行者势若去,飞者翻若逐。
描述虫子走动和飞翔的状态,生动形象,展现出虫子活泼的特性。 -
拒者如举臂,鸣者如动腹。
通过比喻表现虫子在不同状态下的姿态,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感。 -
乃知造物灵,未抵毫端速。
通过对比,突出艺术创作中自然灵动的核心。 -
毘陵多画工,图写空盈辐。
表达了对画工的敬重,强调技艺的精湛。 -
宁公实神授,坐使群辈伏。
赞美画家宁公,他的艺术才能使得众人倾慕。 -
草根有纤意,醉墨得已熟。
细腻的意趣与艺术的熟练,强调了创作的深度。 -
权豪不可致,节行今仍独。
最后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不屑与对节操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拒者如举臂”,通过比喻加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艺术创作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艺术的灵动性与生命的真实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独立节操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虫:象征生命的细微与生动。
- 画工:象征艺术创作的技艺与灵感。
- 草根:隐喻细腻的品味与对自然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行者势若去”指的是哪个生物的动作?
- A. 虎
- B. 鸟
- C. 虫
- D. 鱼
-
“权豪不可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权贵的追求
- B. 对权贵的批判
- C. 对权贵的赞美
- D. 对权贵的顺从
答案
- B. 宋代
- C. 虫
- B. 对权贵的批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梅尧臣与王维的诗作,梅尧臣更注重细微生物的描写,而王维则偏向于自然景物的整体感受,两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