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夕旅怀》
时间: 2025-01-27 04:1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春夕旅怀 罗邺 〔唐代〕
几年栖旅寄西秦,不识花枝醉过春。 短艇闲思五湖浪,羸蹄愁傍九衢尘。 关河风雨迷归梦,钟鼓朝昏老此身。 忽向太平时节过,一竿持去老遗民。
白话文翻译:
多年来我寄居在西秦之地,未曾因花醉过春。 小船上闲思五湖的波浪,疲弱的马蹄忧愁地走在繁忙的街道上。 关河的风雨使我迷失了归乡的梦,朝朝暮暮的钟鼓声让我在此地老去。 忽然间到了太平时期,我手持一竿,成了老去的遗民。
注释:
字词注释:
- 栖旅:寄居他乡。
- 西秦:指长安,古称秦地。
- 花枝:指春天的花。
- 短艇:小船。
- 五湖:泛指江湖。
- 羸蹄:疲弱的马蹄。
- 九衢:繁忙的街道。
- 关河:指边关和河流。
- 钟鼓:指晨钟暮鼓,代指时间流逝。
- 太平时节:指和平时期。
- 老遗民:指年老的遗民,即经历过战乱的老百姓。
典故解析:
- 五湖浪:典出《史记·货殖列传》,指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退江湖,泛舟五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旅人思乡之情,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旅居长安期间,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太平时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长安的旅居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太平时期的感慨。诗中,“几年栖旅寄西秦”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流离失所,而“不识花枝醉过春”则进一步以春天的美好来反衬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后两句通过对“五湖浪”和“九衢尘”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结尾的“忽向太平时节过,一竿持去老遗民”则抒发了对和平时期的渴望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几年栖旅寄西秦”,诗人自述多年旅居长安,寄人篱下。
- 次句“不识花枝醉过春”,以春天的花为媒介,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第三句“短艇闲思五湖浪”,通过想象五湖的波浪,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
- 第四句“羸蹄愁傍九衢尘”,以疲弱的马蹄比喻自己的困顿,九衢尘则象征了繁忙的都市生活。
- 第五句“关河风雨迷归梦”,风雨和关河象征了旅途的艰难,迷归梦则表达了归乡的渴望。
- 第六句“钟鼓朝昏老此身”,钟鼓声象征时间的流逝,老此身则表达了岁月的无情。
- 结尾“忽向太平时节过,一竿持去老遗民”,太平时期与老遗民形成对比,抒发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过往的回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五湖浪”与“九衢尘”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
- 象征:使用“关河风雨”、“钟鼓朝昏”等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象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旅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和平时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枝:春天的象征,反衬诗人的孤独。
- 五湖浪:自由的象征,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九衢尘:繁忙都市的象征,反映了诗人的困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西秦”指的是哪里?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南京
-
“短艇闲思五湖浪”中的“五湖”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战争 C. 繁华 D. 贫困
-
诗的结尾“一竿持去老遗民”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恐惧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青春的怀念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罗邺的《长安春夕旅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罗邺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和平时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