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辛卯中秋望月》
时间: 2025-01-22 05:51: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婆罗门引 辛卯中秋望月
作者:张之翰 〔元代〕
宦游南北,月明何处不相随。
十年九赋新词。今夜清光如许。
无以侑金。想叨居此职,著甚推辞。
临风再思。是有句欲来时。
除却广寒人见,尘世谁知。
天香一阵,恰飘动婆娑桂树枝。
秋影里醉写乌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南北游历时,月光始终伴随的情景。经过十年的时间,作者写了九首新词。今夜的月光如此明亮,我却无以相捧美酒,想起自己在此任职,真不知道该如何推辞。微风轻拂,我又想起那些想要表达的句子。除了那广寒宫中月亮下的人,尘世间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一阵天香飘来,正好拂动了那婆娑的桂树枝。秋影之下,我醉心于笔下的乌丝。
注释
宦游:指在外做官,游历各地。
金:这里指代美酒。
广寒: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婆娑:形容树枝随风摇动的样子。
秋影:秋天的影子,象征着秋天的景色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之翰,元代诗人,字子明,号逸舟,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辛卯年中秋时节,诗人身处他乡,思乡之情愈发浓厚,借月抒怀。
诗歌鉴赏
这首《婆罗门引》通过中秋明月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人事的感慨。开篇“宦游南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身世,月明的描写则暗示了无论身处何地,月亮是共同的情感寄托。诗人以“十年九赋新词”表达了自己在外漂泊的经历,而“无以侑金”则体现出他对前路的迷茫与无奈。接下来的“除却广寒人见,尘世谁知”,则是他对于孤寂的感叹,除了月亮下的嫦娥,谁又能真正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最后的“天香一阵”与“秋影里醉写乌丝”则将秋天的气氛与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惆怅又美丽的画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宦游南北:揭示了诗人漂泊的身份与经历。
- 月明何处不相随:强调了月亮的普遍性,与孤独的对比。
- 十年九赋新词:表达了诗人十年间创作的热情与成果。
- 今夜清光如许:描绘了今晚的月光明亮。
- 无以侑金:感叹无酒可敬,体现孤独与无奈。
- 想叨居此职:思考自身的职务与责任。
- 临风再思:在风中回想,情景交融。
- 除却广寒人见:孤独感的加深,只有月亮下的嫦娥可能理解。
- 尘世谁知:人间众生对他情感的无知。
- 天香一阵:桂花的香气,增强秋天的气息。
- 恰飘动婆娑桂树枝:描绘桂树在秋风中的曼妙姿态。
- 秋影里醉写乌丝:秋天的影子与诗人的醉心相结合,展现了他对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情感的寄托。
- 拟人:赋予月亮和桂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天香一阵,恰飘动婆娑桂树枝”,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孤独、思乡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在外游历生活中的苦乐与感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桂花:秋天的象征,代表着美好与芳香。
- 风:象征着自由与流动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张之翰属于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广寒”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天
B. 天宫
C. 月亮
D. 地府 -
“天香一阵,恰飘动婆娑桂树枝”中,桂树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孤寂
B. 生命的短暂
C. 诗人的追求与向往
D. 美好与芬芳
答案:
- C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张之翰的这首诗更注重情感的内心描写,而李白则是在月光下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用月亮作为情感的媒介,但表达的情感深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