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世俗纷扰中寻求超脱的心境。他摇头摆首,决定不再沉迷于红尘之中,醒来时已无所谓醉与醒的时间。身披绿蓑,头戴青笠,他习惯了在寒霜和大雪中打渔。傍晚的风平静下来,钓丝也闲置着,眼前的景象是新月高悬,清晰可见。远处的水天连成一色,孤独的大雁在明灭的光影中飞过。
注释:
- 摇首: 摇头,表示拒绝或不再理会。
- 红尘: 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活计: 指生计或职业。
- 绿蓑: 绿色的蓑衣,渔人常穿的防雨衣物。
- 青笠: 青色的斗笠,渔人用以遮阳挡雨。
- 霜冲雪: 在霜和雪的环境中,形容天气寒冷。
- 钓丝闲: 钓鱼的丝线闲置,意指无事可做。
- 新月: 新月初生,象征新的开始。
- 孤鸿: 孤独的大雁,象征孤独与漂泊。
典故解析:
此词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表达的超脱与独立的意境,与古代隐士逃避尘世、寻求自然的生活理念相呼应,具有隐士文化的影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是宋代的一位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词作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词写于宋代,正值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时期,但社会的繁华也使得许多人感到疲惫和迷惘。朱敦儒在这样的背景下,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词作。朱敦儒通过简单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便明确了作者的态度,拒绝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他在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身穿绿蓑,头戴青笠,勇敢地面对风霜雪雨,展现出一种坚韧与洒脱。
“晚来风定钓丝闲”,则表现了作者对生活节奏的把握与享受。在傍晚的宁静中,作者似乎从繁忙中抽离,享受着钓鱼的闲适与安宁。此时的新月升起,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柔和而清新的气息,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最后一句“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
整首词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摇首出红尘: 摆脱世俗,拒绝纷扰。
- 醒醉更无时节: 生活无拘束,随性而为。
- 活计绿蓑青笠: 形象化渔人的生活。
- 惯披霜冲雪: 表达渔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 晚来风定钓丝闲: 晚上的宁静,钓鱼的悠闲。
- 上下是新月: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千里水天一色: 描绘辽阔的自然景象。
- 看孤鸿明灭: 反映孤独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 “孤鸿明灭”比喻人生的孤独与变幻。
- 对仗: “活计绿蓑青笠”展现了对比与和谐的美感。
- 意象: 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超然的心境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 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绿蓑青笠: 象征渔人的生活与自然的亲密。
- 新月: 代表希望与新的开始。
- 孤鸿: 象征孤独与漂泊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朱敦儒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摇首出红尘”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拒绝世俗烦恼
C. 重返人间
D. 渴望功名 -
诗中提到的“钓丝闲”反映了什么状态?
A. 忙碌
B. 悠闲
C. 紧张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内心感受和情感波动,与朱敦儒的自然哲学形成对比。
- 苏轼的《定风波》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其情感更为激荡,与朱敦儒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朱敦儒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