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芭蕉拄杖与夺,直要当风眼活。
刹那才昧隔生,鼻孔遭他牵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风雨来临之际的感受。诗人似乎手握芭蕉的拐杖,直面风暴。瞬间的迷失和生死的隔阂让他感到鼻孔被风暴牵引,仿佛失去了方向。
注释:
- 芭蕉:一种植物,常见于南方,象征着柔韧与坚韧。
- 拄杖:借助拐杖行走,暗示诗人的脆弱与依赖。
- 夺:夺取,表示想要把握住什么。
- 当风眼:直接面临风暴的中心,象征着面对危险与挑战。
- 刹那:瞬间,指时间的短暂。
- 昧:糊涂、迷失。
- 隔生:生与死的隔阂。
- 鼻孔:与风的直接接触,象征感官的敏锐。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表达了一种面对自然和生命挑战的哲理,类似于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顺应与悟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端裕,宋代著名僧人和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以自然景象、人生哲理为题材,融入禅宗思想,追求心灵的宁静。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时刻写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来袭的场景,表达了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和脆弱。诗人用“芭蕉拄杖”形象地表现出一种依赖与无助,仿佛他只得依靠这弱小的植物来支撑自己。而“当风眼活”则显示出他不屈服于环境的勇气,愿意直面挑战。
“刹那才昧隔生”传达了在瞬息万变的自然中,人们常常感到迷失,生与死的界限在此时显得模糊。整个诗句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气氛,令读者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芭蕉拄杖与夺”:诗人以芭蕉为拐杖,象征脆弱的支撑,表达对生活的依赖。
- “直要当风眼活”:面临风暴,诗人展现出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 “刹那才昧隔生”:瞬间的迷失让人感到生与死的隔阂,生命的脆弱。
- “鼻孔遭他牵撮”:风的强烈使得感官敏感,仿佛在被风牵引,象征对自然的无力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芭蕉比作拐杖,形象地展示脆弱的支撑。
- 拟人:“风眼”赋予风一种人的特性,增加了情感的代入感。
- 对仗:诗句结构严谨,形成一种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禅宗哲学中对生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芭蕉:象征柔韧与坚韧,体现诗人的脆弱和坚强。
- 风: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控的命运。
- 杖:支撑与依赖,暗示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芭蕉”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坚韧
- B. 自然的柔弱
- C. 人生的依赖
-
“当风眼活”的意思是什么?
- A. 逃避困难
- B. 勇敢面对挑战
- C. 顺应自然
-
诗中提到的“刹那”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命的脆弱
- C. 情感的迷失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与释端裕的作品均展示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但王维的笔调更为细腻,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释端裕则更多体现出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释端裕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