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姚氏三瑞堂》

时间: 2025-01-11 06:25:27

君不见董召南,隐居行义孝且慈,天公亦恐无人知。

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

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

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苏州姚氏三瑞堂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君不见董召南,隐居行义孝且慈,天公亦恐无人知。
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
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
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看到董召南吗?他隐居在外,行义、孝顺而且仁慈,连天公都怕无人知晓他的德行。
所以让鸡和狗来哺育他的儿子,韩老又为他作诗。
自那以后已经三百年,他的名声与淮水东南的波涛齐名。
世上并不缺少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也时常发生。
在枫桥三瑞堂,大家都能亲眼见到,天意似乎恰在虞鳏之后。
唯有这首诗不同于古人,你更应该去寻找那无价的手迹。

注释:

  • 董召南:董召南,字君华,隐士,主张义孝。
  • 鸡狗相哺儿:指代动物的善行,表达自然之道。
  • 韩老:韩愈,唐代文学家,诗人。
  • 三瑞:指三种吉祥的象征,寓意繁荣。
  • 虞鳏:传说中的隐士,象征隐逸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北宋时期的代表性文化人物,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作品广泛流传,风格洒脱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在苏州姚氏三瑞堂时,受当地文化氛围启发,旨在抒发对隐士精神的敬仰及对当下隐居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董召南的隐逸生活来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借用鸡狗哺儿的故事,暗喻自然界的和谐与人间的义德之美。诗中透出一股浓厚的道德情怀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苏轼对社会道德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诗的最后两句“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则显现出作者自信的文学立场,他不仅在追求古人的精神,也在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对比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文学价值,提示读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董召南,隐居行义孝且慈:意为“你难道没见到董召南吗?他隐居在外,行义、孝顺而且仁慈。”
  2. 天公亦恐无人知:这里“天公”象征着天道,强调董召南的德行被天所关注。
  3. 故令鸡狗相哺儿:说明自然界的动物也懂得互助,并传达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思想。
  4. 又令韩老为作诗:提到韩愈,强调诗人之间的传承和影响。
  5.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董召南的名声在三百年间广为流传,与江南的美景相得益彰。
  6.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世上虽不缺少此类人和事。
  7. 枫桥三瑞皆目见:暗示在枫桥三瑞堂,隐士的精神被人们所感受到。
  8. 天意宛在虞鳏后:引出隐士的理想与德行。
  9. 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最后点明自己的诗歌价值,倡导对文学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鸡狗相哺儿”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天公”拟人化,强调天道的关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精神的崇敬,强调道德情操和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苏轼对自身文学追求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董召南:象征隐逸精神和德行。
  • 鸡狗:自然界的和谐与互助。
  • 淮水:中华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流传千古的传统。
  • 三瑞:吉祥与繁荣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董召南的隐居生活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道德与义孝
    C. 自然的和谐

  2. 诗中提到的“鸡狗相哺儿”反映了什么思想? A. 人与动物的关系
    B. 自然界的和谐
    C. 社会的冷漠

  3. “此人世不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对比:李白在诗中常表现出奔放的个性和饮酒作乐的豪情,而苏轼则更多地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沉淀,二者在文化传承与个人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