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头落日著窗明,
花里来禽起笑声。
岂有诗成须白傅,
独於酒可置公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太阳在山头落下,透过窗户照亮了房间;花丛中传来鸟儿的笑声。诗人自问:难道要写诗就一定要请教白居易吗?其实,只有在酒中,才能真正彰显出朋友的荣耀。
注释
- 著:照亮、映照。
- 禽:鸟类,此处指鸟。
- 岂:难道、怎么可能。
- 白傅: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诗歌成就著称。
- 公荣:朋友的荣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师道,号澄观,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主张“诗以言志”,强调诗歌的思想性与情感表达。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生活细节,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黄昏时分,诗人可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夕阳的余晖与周围自然的和谐,从而引发对诗歌创作与酒中闲聊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戏元弼》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落日的美景,落日透过窗子洒下光辉,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花丛中的鸟儿欢快的鸣叫,似乎在传达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思考与自省。诗人自问,写诗难道一定要请教名家如白居易吗?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传统诗歌创作的反思,表达了对写作自由的渴望。最后一句强调,真正的荣耀与成就并不在于诗歌的形式,而是在于与朋友共享的美酒与欢愉,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整首诗在平淡中流露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自然与友谊的交融,诗人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头落日著窗明:黄昏时,夕阳落在山头,光线透过窗子照亮了房间。
- 花里来禽起笑声:花丛中,鸟儿欢快地鸣叫,似乎在与花朵一同欢笑。
- 岂有诗成须白傅:难道要写出好诗就必须请教白居易吗?表达出对传统诗歌创作的质疑。
- 独於酒可置公荣:真正的荣誉与成就,只有在与朋友共饮时才能体现。
修辞手法
- 比喻:落日照窗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拟人:花里禽起笑声,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山头落日”与“花里来禽”,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认为诗歌不应拘泥于形式与名家,而应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同时也带来温暖的光辉。
- 窗明:代表着清晰与明亮的心境。
- 禽鸟:象征着自由与快乐。
- 酒:象征着友情与欢乐的交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傅”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诗歌的技巧
C. 友情的重要性
D. 生活的忙碌 -
诗中“岂有诗成须白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传统的依赖
B. 对名人的崇拜
C. 对写作自由的追求
D. 对诗歌形式的强调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以沉重的情感描绘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而陈师道的《戏元弼》则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思考与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陈师道的相关研究文献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