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赋得集池鴈诗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逢风时逈度。
逐侣乍争飞。
犹忆方塘水。
今秋已复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在秋风中高飞的情景。大雁在空中飞翔,偶尔伴侣相争,令人想起曾经在池塘水边的情景,如今秋天已经再次到来。
注释:
- 逢风:遇到风,指在风的助力下飞行。
- 时逈度:时而高远地飞翔。
- 逐侣:追逐伴侣,指大雁之间的相互追逐。
- 乍争飞:偶尔争先飞起,形容大雁之间的竞争。
- 犹:仍然,依然。
- 忆:想念。
- 方塘水:指的是以前在池塘边的水,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
- 今秋:现在的秋天。
- 已复归:已经回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敬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赋得集池鴈诗》写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现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赋得集池鴈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诗中通过描绘大雁的飞翔,表现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感悟。诗的开头“逢风时逈度”便营造出一种自由飞翔的感觉,展现了大雁在空中奔驰的壮丽场面。接着“逐侣乍争飞”则让我们看到了大雁之间的亲密关系与竞争,这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现象,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隐喻。
“犹忆方塘水”一句则引出对过去的回忆,诗人用池塘水象征了曾经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懷念。而最后一句“今秋已复归”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虽然季节在变化,但内心的情感依然存在。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逢风时逈度:描写大雁在风中飞翔的情景,突显出飞行的畅快与自由。
- 逐侣乍争飞:表现大雁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竞争的瞬间,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 犹忆方塘水:通过回忆池塘水,表达了对往昔宁静时光的怀念。
- 今秋已复归:提示时间的流逝,感叹秋天的到来,以及对自然轮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比作自由飞翔的生命,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 拟人:大雁之间的争斗描绘了生动的生命力,赋予了自然界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大雁的飞翔展开,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深刻的人生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雁:象征自由与团结。
- 秋天: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循环。
- 池塘水:象征着过往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是哪种动物的飞翔?
- A. 鸟
- B. 大雁
- C. 麻雀
-
“犹忆方塘水”中“忆”字的意思是?
- A. 记得
- B. 忘记
- C. 反思
-
诗中提到的时间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答案:
- B. 大雁
- A. 记得
- C.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庾信与王维:庾信的诗多描写自然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内敛与哲理思考,两者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楚辞》相关研究文献
- 《庾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