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绿秧平》
时间: 2025-01-11 16:4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绿秧平
作者: 赵文 〔宋代〕
绿秧平,烟树远,村落声喧,凫雁归来晚。
自倚阑干舒困眼。一架葡萄,青得池塘满。
饮先愁,吟又懒。几许闲情,百计难消遣。
客落不如归梦短。何况啼鹃,怎不教肠断。
白话文翻译
在平坦的绿秧田上,远处烟雾缭绕的树木,村落里传来喧闹的声音,归来的凫雁也迟迟未到。
我倚着栏杆,舒展疲惫的眼睛。一架架的葡萄,青翠得像满池的水一样。
喝酒先是愁苦,吟诗又觉得懒惰。多少闲情逸致,百般计谋却难以消磨。
外面的客人不如回家的梦来得短暂。更何况那啼叫的杜鹃,怎能不让我肠断心伤。
注释
- 绿秧:指嫩绿的稻秧,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倚阑干:指倚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悠闲的姿态。
- 凫雁:指归来的野鸭和雁,象征着归乡的意象。
- 饮先愁,吟又懒:饮酒先是愁苦,吟诗又觉得懒惰,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
- 啼鹃:指杜鹃鸟,古代常用其叫声来寄托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文,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赵文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怀,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夏之交,诗人意在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与对归乡的渴望。正值农业生产的季节,诗中描绘了绿秧的生长与乡村的喧闹,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苏幕遮·绿秧平》是一首描绘乡村田园生活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夏季节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状态。首句“绿秧平,烟树远”,通过视觉效果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盎然的乡村,绿秧如织,烟树缭绕,构成了一幅清新的田园画面。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村落的喧闹与归来的凫雁,这些元素不仅体现了乡村的热闹,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自倚阑干舒困眼”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倚靠栏杆,舒展眼睛,似乎在试图解脱内心的烦恼。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客落不如归梦短”和“何况啼鹃,怎不教肠断”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惆怅。归梦的短暂与杜鹃的啼鸣,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表达了对亲情、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绿秧平:描述田野的平整,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烟树远:远处的树木被烟雾笼罩,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村落声喧:村子的喧闹声,传达出生活的热闹与人情的温暖。
- 凫雁归来晚:归来的野鸭和雁,暗示着归乡的期盼。
- 自倚阑干舒困眼:表达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试图放松身心。
- 一架葡萄,青得池塘满:用葡萄的青翠与池塘的水面相呼应,展现自然的丰盈。
- 饮先愁,吟又懒:喝酒和吟诗都透露出一种懒散与忧愁。
- 几许闲情,百计难消遣:表达了内心的空虚与无奈。
- 客落不如归梦短:对比客人的短暂与归乡梦的渴望。
- 何况啼鹃,怎不教肠断:杜鹃的啼鸣,更是激发了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青得池塘满”)、拟人(如“啼鹃”)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和乡村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绿秧: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烟树:代表自然的迷离与遥远,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 村落声喧:体现了乡村的热闹与人情味。
- 凫雁:寄托了对归乡的向往。
- 啼鹃:象征着思乡之情,常用来表达离别的苦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绿秧平"中的“绿秧”指的是什么?
- A) 稻秧
- B) 小草
- C) 花朵
-
诗中提到的“倚阑干”是什么意思?
- A) 靠在栏杆上
- B) 走路
- C) 看书
-
诗中“何况啼鹃,怎不教肠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乡之情
- C) 愤怒
答案:
- A) 稻秧
- A) 靠在栏杆上
- B) 思乡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比较赵文《苏幕遮·绿秧平》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但赵文更侧重于乡村的生活画面,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两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赵文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