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树人何在,攀枝空叹嗟。
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
满院雀声暮,半庭春景斜。
东风不知恨,遍地落馀霞。
白话文翻译:
种树的人在哪里呢?我在树下攀枝,只能空叹息。
人无法再见到往日的光景,而树却每年都会开花。
黄昏时分,院子里传来小鸟的叫声,半个庭院里春天的景色斜斜铺展。
东风似乎不知道怨恨,满地都是残留的霞光。
注释:
- 种树人:指种树的人,强调树木的生长与人的关系。
- 攀枝:爬上树枝,表示对往日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 重见日:重见天日,意为再次见到以前的情景。
- 满院雀声暮:黄昏时,院子里小鸟的鸣叫声。
- 半庭春景斜:春天的景色在庭院中斜斜地铺展,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意境。
- 东风不知恨:东风无所畏惧,似乎不知道什么是怨恨,象征着自然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常蕴含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群玉对故居的追忆之时,表现了对故人和往昔时光的怀念。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树木依旧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迁。
诗歌鉴赏:
《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是一首充满了怀旧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树木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关系。首句“种树人何在”,引发了对过往的追忆,树木的生长与人类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通过“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人无法重温往日的美好,而树木却仍在年复一年地开花,映衬人世的变迁。
“满院雀声暮,半庭春景斜”则描绘了一个静谧的黄昏场景,院中小鸟的叫声与春天的斜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一句“东风不知恨,遍地落馀霞”,则表达了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奈,东风依旧轻柔,然而地上满是残留的霞光,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已然消逝。
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树人何在:开篇设问,表达对种树人的思念,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攀枝空叹嗟:树木的存在让人感到无奈,无法再见往昔。
- 人无重见日:强调人无法回到过去的时光,充满了惆怅。
- 树有每年花:树木依旧在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满院雀声暮:描绘黄昏时分,院子里充满生机。
- 半庭春景斜:春天的景色斜斜铺展,形成和谐美感。
- 东风不知恨:自然界无情,东风不懂人类的感伤。
- 遍地落馀霞:余晖洒落,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已成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树木象征生命的延续。
- 拟人:东风被赋予了情感,强调自然的无情。
- 对仗:整首诗在意境和节奏上非常讲究,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人和往昔的怀念,借助自然的景象,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种树人:象征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东风:自然的力量,不受人类情感的影响。
- 雀声: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机与希望。
- 霞光:美好过往的象征,寓意着对逝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种树人何在”的意思是: A. 树木种植在何处
B. 种树的人在哪里
C. 树木开花的时间
D. 人与树的关系 -
“东风不知恨”表达了什么? A. 东风带来温暖
B. 东风无情
C. 东风带来了希望
D. 东风是人类的朋友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但《静夜思》更为直接地抒发了思乡之情,而《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情感的深邃和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群玉诗集》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