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风雨二首》
时间: 2025-01-11 15:45: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庭风雨二首》
作者:李群玉
面南一片黑,俄起北风颠。
浪泼巴陵树,雷烧鹿角田。
鱼龙方簸荡,云雨正喧阗。
想赭君山日,秦皇怒赫然。
巨浸吞湘澧,西风忽怒号。
水将天共黑,云与浪争高。
羽化思乘鲤,山漂欲抃鳌。
阳乌犹曝翅,真恐湿蟠桃。
白话文翻译
面对南边,一片黑暗,突然北风猛烈地吹起。
浪花拍打着巴陵的树木,雷声震烧着鹿角田。
鱼和龙正在翻腾,云和雨正喧闹着。
想起赭君山上阳光明媚的日子,秦皇的怒火赫然可见。
巨大的洪水吞没了湘水和澧水,西风骤然怒号。
水天一色,乌云和浪涛争高。
我想羽化成仙,乘鲤而去,山在漂浮,想要翻身如龙。
阳光下的乌鸦依然展翅,真怕湿了蟠桃。
注释
- 巴陵:指湖南岳阳一带,洞庭湖的南岸。
- 鹿角田:可能为指特定地名,形象描绘田野景象。
- 赭君山:指湖南省的君山,因山体呈赭色而得名。
- 秦皇:指秦始皇,象征权威与愤怒。
- 羽化:指道教中修炼成仙的状态。
- 蟠桃:指蟠桃,传说中可以延年益寿的水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闻名,常写景抒怀,作品多取材于自然,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风雨景象,表达内心的激荡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的交织。
诗歌鉴赏
《洞庭风雨二首》展现了李群玉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以“风雨”为引子,描绘了洞庭湖在狂风暴雨中的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开篇的“面南一片黑”即刻抓住读者的注意,暗示了即将到来的风暴,紧接着“俄起北风颠”展示了风的突然与猛烈,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借助自然的力量,映射出内心的狂澜。
“浪泼巴陵树,雷烧鹿角田”的意象尤为生动,雨水与风浪交错,形成了一幅动感十足的画面。接下来的“鱼龙方簸荡,云雨正喧阗”进一步加深了动感,仿佛能听到雨水拍打大地的声音,感受到自然的无穷力量。
在最后两联,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想要羽化成仙,乘鲤而去,反映出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而“阳乌犹曝翅,真恐湿蟠桃”则以生动的比喻结束,表达了对生命及其脆弱的思考。
总体来看,这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唐诗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面南一片黑,俄起北风颠。
诗人面向南方,看到一片黑暗,暗示即将来临的风暴。北风忽然袭来,显示出自然的突发性与猛烈。 -
浪泼巴陵树,雷烧鹿角田。
巨浪冲击巴陵的树木,雷声仿佛在烧灼鹿角田,生动地描绘出风雨交加的狂暴场景。 -
鱼龙方簸荡,云雨正喧阗。
鱼和龙在水中翻腾,云雨喧闹,增强了动感,表现出风雨给自然带来的激荡。 -
想赭君山日,秦皇怒赫然。
诗人怀念平静日子的赭君山,秦皇的怒火象征着权威与压迫,带有历史的厚重感。 -
巨浸吞湘澧,西风忽怒号。
巨大的水流吞没了湘水和澧水,西风怒号,显示了自然的威力和无情。 -
水将天共黑,云与浪争高。
水天一色,乌云与浪涛争高,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象征着风雨的交融。 -
羽化思乘鲤,山漂欲抃鳌。
诗人渴望羽化成仙,乘鲤而去,反映出对自由的向往,山如同在漂浮,似乎想要翻身。 -
阳乌犹曝翅,真恐湿蟠桃。
阳光下的乌鸦依旧展翅,生怕被雨水淋湿了蟠桃,生动地表现出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雷烧鹿角田”,形象生动。
- 拟人:如“云与浪争高”,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采用对仗的形式,使得诗词节奏感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风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强烈的个体情感与历史背景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湖:象征广阔与变幻的自然。
- 风雨:代表不确定性与力量的冲突。
- 鱼龙:象征生机与活力。
- 赭君山:代表美好与平静的记忆。
- 蟠桃:象征长生与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巴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南岳阳
B. 江西
C. 湖北 -
“羽化思乘鲤”中“乘鲤”指的是什么?
A. 乘船
B. 乘坐鲤鱼,象征成仙
C. 乘车 -
诗中“阳乌犹曝翅”的意思是?
A. 太阳下的乌鸦展翅
B. 乌鸦在下雨
C. 乌鸦飞走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多体现个人的孤独与豪情。
- 杜甫的《春望》则在自然景象中隐含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群玉诗文选》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