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时间: 2025-04-28 16:59: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二
作者:叶梦得 〔宋代〕
雪后郊原,烟林静梅花初坼。
春欲半,犹自探春消息。
一眼平芜看不尽,夜来小雨催新碧。
笑去年携酒折花人,花应识。
兰舟漾,城南陌。
云影淡,天容窄。
绕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恰似槎头收钓处,坐中仍有江南客。
问何如两桨下苕溪,吞云泽。
白话文翻译
在雪后宁静的郊外,烟雾缭绕的树林里,梅花刚刚绽放。春天即将过半,我依然在探寻春天的消息。眼前一片平旷的景色看不尽,昨夜的小雨催生了新的绿意。想起去年携酒折花的人,花儿应该还记得他。兰舟在城南的小路上轻轻荡漾,云影淡淡,天空显得狭窄。微风拂过,水面荡起涟漪,温暖的阳光洒在晴朗的天空上。就像在钓鱼的地方收竿时,坐在船中仍有来自江南的客人。我问你,如何在两桨划动下的苕溪中,吞云吐雾?
注释
- 郊原:指郊外的原野。
- 烟林:指烟雾弥漫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梅花初坼:梅花刚刚开放。
- 平芜:平坦而广阔的土地。
- 小雨催新碧:小雨滋润了土地,催生出新的碧绿。
- 兰舟:指小船,通常用以游玩。
- 苕溪:苕溪为地名,可能指浙江的一个溪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与之,号澄江,北宋时期的词人、诗人和书法家,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描绘了雪后春初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二》极具典雅的自然意象,诗人通过描绘雪后春初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切期待和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在开篇,诗人用“雪后郊原,烟林静梅花初坼”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白雪的覆盖与梅花的绽放形成鲜明对比,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接着,诗人通过“一眼平芜看不尽”展示了春天景色的广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对往日的怀念,特别是“笑去年携酒折花人,花应识”一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仿佛花儿也记得那些与之相伴的人。最后,诗人以“问何如两桨下苕溪,吞云泽”结束,留给读者一种悠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后郊原:描绘雪后宁静的乡村原野,给人以清新之感。
- 烟林静梅花初坼:烟雾缭绕的树林中,梅花刚刚开放,暗示春天的到来。
- 春欲半,犹自探春消息:春天即将过半,诗人依然在期待春天的消息,表现出一种紧迫感。
- 一眼平芜看不尽:广袤的景色令人无法尽览,体现自然之美的无穷。
- 夜来小雨催新碧:小雨滋润大地,催生出新的绿意,表现生命的繁荣。
- 笑去年携酒折花人,花应识:怀念过去的花友,体现人情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恰似槎头收钓处”,将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 拟人:如“花应识”,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增强了亲切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对往日时光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 梅花:象征坚韧与春天的到来。
- 兰舟:代表悠闲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 苕溪:象征着宁静的自然环境和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雪后郊原”指的是: A. 冬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景象
C. 夏天的景象 -
“兰舟漾,城南陌”中的“兰舟”代表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船的种类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失望
B. 期待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春夜喜雨》与此诗在表达春天气息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侧重于春雨对农作的滋润,叶梦得则更注重春天的自然美与人情味。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叶梦得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