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时间: 2024-09-19 21:17:01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登江上黄鹤楼,
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
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
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登上黄鹤楼,远远地眺望江中的鹦鹉洲。
鹦鹉洲蜿蜒曲折,环绕着碧绿的江水,
岸边的滩头上鸳鸯和鸂鶒满是。
滩头日落时,沙滩显得漫长,
金沙在阳光下闪烁,波光粼粼。
船夫牵着华丽的缆绳,
浣女们在结着轻薄的衣裳。
明月下,芦花洁白可见,
微风中,远处传来杜若的香气。
朋友啊,你在路上行走,莫要忘记我。

注释:

  • 黄鹤楼: 位于长江边,著名的古建筑,象征着江南的美景。
  • 鹦鹉洲: 江中的小洲,因形状似鹦鹉而得名。
  • 鸳鸯、鸂鶒: 两种水鸟,象征着爱情和和谐美好。
  • 锦缆: 指华丽的船缆。
  • 浣女: 洗衣服的女子,代表着生活的平常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自然流畅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送朋友王九去江左(即今江苏一带)时,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美丽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是一首抒情而景美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故乡景色的眷恋。诗歌开篇以“昔登江上黄鹤楼”引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中。黄鹤楼作为长江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无数游子的思乡情怀。接着,诗人远眺鹦鹉洲,洲势逶迤,生动描绘了江中小洲的蜿蜒曲折与碧水相映的美丽。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鸳鸯鸂鶒满滩头”,不仅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也暗示了人际间的情感交融。“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通过夕阳下的滩头与金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在最后,诗人以“君行采采莫相忘”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期盼,令人感到温暖与感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送别情感,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才华与人文关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昔日我曾登上黄鹤楼,远远地眺望鹦鹉洲。
    2. 鹦鹉洲的形状曲折环绕着清澈的江水,
    3. 滩头上满是鸳鸯和鸂鶒。
    4. 日落时滩头显得漫长,
    5. 金沙在阳光下闪烁,波光如动。
    6. 船夫在牵着华丽的船缆,
    7. 洗衣的女子在结着轻薄的衣裳。
    8. 明月下,洁白的芦花清晰可见,
    9. 风起时,远处传来杜若的香气。
    10. 朋友啊,你在路上行走,莫要忘记我。
  • 修辞手法:

    • 对仗: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两者在结构和意象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金沙熠熠动飙光”,将金沙比作闪烁的光芒,生动形象。
    • 拟人: 通过“风起遥闻杜若香”,赋予风以感知能力,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流露出珍惜友情、眷恋自然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黄鹤楼: 象征着故乡与思念,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 鹦鹉洲: 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鸳鸯与鸂鶒: 象征着爱情与亲密关系。
  • 金沙: 代表着光辉与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月明与芦花: 意象浪漫,传达宁静与美丽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孟浩然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黄鹤楼”是位于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上海
    • C. 武汉
  3. 诗中“舟人牵锦缆”的意思是?

    • A. 船夫在抛锚
    • B. 船夫在牵引美丽的船缆
    • C. 船夫在游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之涣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孟的诗更注重人情与自然的结合,而王则侧重于壮丽景色的描绘。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孟浩然诗集》